极氪科技“归巢”,是反哺吉利也是腾飞良机

撰文 | 许芸

题图 | 极氪

吉利汽车的战略整合迎来了最关键的节点:极氪科技回归,完成“一个吉利”的打造。

极氪品牌用4年的发展实践,打破了豪车圈层壁垒,成功打造了全球豪华科技品牌。极氪品牌之于吉利汽车,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身上,寄托了吉利汽车往豪华市场进军的雄心以及中国品牌跟国外豪车品牌争夺话语权的壮志,为吉利汽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虽然极氪科技在高端汽车领域的成功、上市公司的身份和诸多极氪科技股东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注定这次“回归”非常考验吉利汽车的功力,但在中国汽车产业残酷竞争和高机遇并存、中国智造合力出击的年代,这是吉利汽车最有必要打的一场硬仗。

01、极氪科技回归难,但吉利必须做

吉利汽车合并极氪科技迎来最新进展。

9月15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NYSE: ZK,本文简称“极氪科技”)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公司股东投票赞成多项提案,其中包括2025年7月15日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本文简称“吉利汽车”)签署的合并协议和合并计划(以下简称“合并协议”)。该合并协议以94.2%的赞成票获批,标志着“一个吉利”战略迈出坚实一步。

合并完成后,极氪科技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并不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DoNews看来,吉利汽车合并极氪这场战役并不好打。一方面,作为收购方的吉利汽车是港股上市公司,而被收购方极氪科技则是美股上市公司,横跨国内外两大资本市场注定了这场交易的复杂性,涉及到的环节会非常繁琐。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极氪科技有着大量股东,要让所有股东都满意,吉利汽车需要给出足够吸引人的筹码。

然而,回顾吉利汽车合并极氪科技启动以来到如今的进展情况,说得上推进神速。今年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科技已发行全部股份;7月15日,吉利汽车即与极氪科技正式签署了合并协议;9月5日,吉利汽车召开股东特别大会,独立股东以95.14%的压倒性支持率通过了对极氪的私有化议案。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此前表示,如吉利汽车、极氪科技股东大会均通过收购计划,整体交割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足见吉利汽车在此事上的雷厉风行。

事实上,吉利汽车本就持有极氪科技已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的65.7%,完全有能力推动极氪科技私有化的顺利完成,但在收购条件上,吉利汽车仍然给出了满满诚意,愿意给中小股东好的回报,展现大企担当。

5月7日公告中,吉利汽车对极氪科技每股美国存托股票给出的价格是25.66美元,较于最后交易日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包括该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7月15日公告中,收购价款确定为就每股极氪科技美国存托股份26.87美元或12.3股代价股份(将以吉利汽车美国存托股份形式交付),较5月7日的价格溢价约5%。

假如私有化完全以现金方式进行,则吉利汽车需要支付给极氪科技其他股东的现金高达约24亿美元(约172亿元)。不过,据桂生悦透露,“目前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投资者会选择换股,因此动用现金量不会太多,应该不会超过30%。”

而投资者这样的抉择,侧面反应了资本市场对吉利汽车发展前景的看好。2024年以来,吉利汽车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销量突飞猛进。由于2025年的销售表现强劲,吉利汽车还在7月将原定全年销量目标由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1-8月,吉利汽车实现销量189.71万台,同比增长47%。

图源:吉利汽车公告

吉利汽车溢价收回极氪科技的全部控制权,正是对2024年发布的《台州宣言》战略回归“一个吉利”的深度落实。

同时,在中国车市大打价格战的现在,吉利汽车合并极氪科技,能够有效消除资源内耗、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降本增效,推动财务指标全面优化。

在经历几何并入银河体系、领克与极氪整合等系列战略整合动作后,降本增效效应在财务数据上已有所体现。比如,极氪和领克整合后的极氪科技,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达到494.5亿元;综合毛利率20%,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合并半年以来,极氪与领克的技术协同覆盖电子电气架构、三电系统等领域,研发费用率7.8%;管理协同增效,销管费用率12.3%,同比双降。

02、极氪,难以复刻的高端转型样本

一旦完成合并,极氪科技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在资本市场,当一个企业退市,大众往往会质疑它发展不好。但在DoNews看来,这样的常规评判逻辑,放在极氪科技身上并不适用。

看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看当下的成绩,更要看未来成长空间。DoNews注意到,此前部分极氪科技股东并不愿意放弃极氪科技股份,在他们看来,极氪科技的现金流和盈利前景优于很多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

实绩,是极氪被看好的最大硬通货。靠着打造的一款接一款的爆款高端汽车产品,极氪不断刷新中国品牌在豪车市场的记录,今年6月,在成立4年后极氪品牌达成50万台销量里程碑,仅44个月创全球豪华纯电最快纪录。

可以说,极氪不仅是吉利汽车新能源战略转型的排头兵、冲击高端豪华市场的重要探索者,也是整个中国传统车企高端化转型中少有的成功案例。

虽然在当今中国车市,大型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造车新势力很多倍,但在极氪诞生的2021年,传统车企过得可谓相当憋屈。

彼时,新能源大潮席卷中国车市,特斯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凭借新的技术、动人的营销故事疯狂吸金、出尽风头。而传统车企拿不出像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被认为是末日黄花、夕阳产业,在资本市场被销量、业绩和市占率等远不及自身的造车新势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市值纷纷被赶超。而大众在谈论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也更多会谈到造车新势力的车型。

这样的背景下,安聪慧顶着巨大的压力牵头做极氪。“极氪品牌的打造,要从最难的开始做起,从高端做起、从豪华做起。”安聪慧曾表示。

安聪慧面临的难题在于:一方面,他需要带领极氪做出足够好的新能源汽车证明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时代没有掉队;另一方面,极氪要做出高端产品,但高端化是很多实力雄厚的中国车企历经多年都没有做成的事情,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头炮一定要打响。安聪慧为极氪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竞争路线。

极氪001,作为极氪的首款车,定位豪华猎装轿跑,打破了传统车企一贯无聊又平庸的“一奶同胞”车型模式,但也遭遇了颇多质疑,因为猎装车一向是“小众”的代名词,被认为发展空间不足。安聪慧选择这样一个赛道作为开场“拓荒”,足见魄力。

安聪慧集中先进技术为极氪001的发展保驾护航。打造出极氪001的,是安聪慧早在2016年就带队开始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架构——SEA浩瀚架构,该架构投资超200亿元,是吉利汽车走向智能纯电的里程碑。

作为全球第一款新能源猎装车,极氪001首次将空气悬架、电动门等超豪华体验带入30万以内市场。而据DoNews了解,当时在配置空气悬架上,极氪内部还发生了分歧,空气悬架虽然能带来行驶体验的质变,但成本过于高昂,最终,在安聪慧的力挺之下,空气悬架才得以成功上车。而这样的例子,在极氪的发展中,不胜枚举。

极氪001一经上市,即精准切中了用户对个性化、科技感汽车产品的需求,一炮而红,量产仅3个多月交付量即突破1万台,创造了纯电豪华车交付量最快破万的纪录,成为吉利汽车突破高端化智能化的“尖刀”。

极氪硬生生将小众猎装车卖成了大众热销款。今年7月,极氪猎装车型累计下线突破30万辆。据IHS全球乘用车销量数据,在2021年极氪进入猎装车市场之前全球猎装车年销仅6.2万辆,而2024年销量达到近15万台,其中极氪占据70%份额,相当于每卖出10台猎装车,就有7台来自极氪,意味着极氪已成为全球猎装车销量第一品牌。

极氪推出的其它车型同样在细分市场大放异彩,在SUV、MPV、轿车赛道均有代表作。比如,豪华大五座SUV极氪7X自2024年9月20日上市至今年7月底,持续保持中国品牌20万以上纯电SUV NO1,并已登陆欧洲、澳洲、香港等市场,受到全球家庭用户广泛亲睐,全球销量近10万;极氪009在2025年1-8月成功拿下4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40万以上纯电销量冠军,并蝉联中国香港MPV销量冠军,以及泰国、马来西亚豪华纯电MPV销量冠军。

极氪以30万元均价、近90万元最高售价、海外单车甚至上百万的超高含金量,牢牢占据高端豪华市场领先地位,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03、极氪新的想象空间

极氪的高端豪华故事,仍在续写。预售价格47.99万元-56.99万元起的全尺寸超豪华SUV旗舰车型极氪9X,开启预售仅1小时订单就已达到42667台。

极氪9X引爆市场热情的背后,是极氪一贯对领先技术的追求。

极氪9X可谓吉利汽车自研先进汽车技术的“集大成者”。作为全球首个基于纯电架构打造的豪华电混专属架构——浩瀚-S架构的首款产品,极氪9X拥有多项全球首发或全球第一的硬核科技,浩瀚超级电混、浩瀚AI数字底盘、浩瀚安全盔甲、千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四大核心技术,打破低压混动架构局限,实现了混动车型性能、操控、安全、智能化的代际领先,带来绝顶驾乘体验。

图源:极氪

在与劳斯莱斯库里南等11款50万元以上豪华SUV零百加速时间比拼中,极氪9X以3.1秒的速度拿下“全球加速最快混动SUV”的排名。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今天,高阶辅助驾驶已成为汽车的核心技术,而安全更是衡量车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和检验豪华的第一标准。

极氪9X用高阶辅助驾驶构建自身的护城河,提供千里浩瀚H7、H9两种方案选择。其中,H9方案算力超过1400TOPS,是已经具备量产能力的、面向L3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让驾驶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同时筑牢了极氪9X的安全屏障。极氪9X通过行业首创四大一体式集成结构,实现了全方位的极致安全防护,打造名副其实的“混动公路坦氪”。在保障安全驾驶方面的功能有且不限于:高速过弯时接近零侧倾的动态表现;动态车辆侧碰主动防撞抬升功能;时速120公里同侧双胎全爆时,保持直线行驶并安全刹停;时速100公里遭遇10级横风时,将车身偏移控制在20厘米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端化上,极氪并不是孤军作战,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盟友——领克。2月,极氪与领克完成战略整合成立极氪科技,形成“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双品牌架构,极氪深耕30万元以上豪华市场,领克以2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为核心。

在领克品牌创立初期,安聪慧担任重要角色,主导了品牌的初期规划与市场布局,并持续推动领克全球化发展。7月16日,领克累计交付已突破150万台。

领克品牌中,领克900连续4个月位居全尺寸高端混动SUV销量前三,6月跃居全尺寸高端混动SUV第二,实现品牌35万价位段突围,上市4个月交付突破3万台,对豪华品牌替代效应显著,增换购用户中BBA车主占3成以上。

9月8日正式上市的‌领克10 EM-P,上市56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10000台‌,成为领克品牌最新爆款车型,该车在技术配置上可圈可点,是30万元内唯一标配四驱的混动轿车,在智能化上搭载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系统、英伟达Thor芯片拥有700TOPS算力、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至高38项辅助驾驶功能。

“双剑合璧”,极氪科技销量实现稳健增长,1-8月,极氪品牌、领克品牌分别实现销量12.53万辆、20.86万辆。截至8月,极氪科技连续6个月月销量超4万台,持续引领中国高端豪华市场。

04、中国智造,到了反击的时候

将极氪科技这块优质资产完全放回吉利汽车,吉利汽车完成对多年来分散的品牌资产的收束,极氪、领克、银河、中国星四大主品牌架构更加清晰。对内,可以起到前文所述的降本增效作用;对外,是吉利汽车渠道合并加速、品牌协同加强等举措带来的全球竞争力强化。

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在技术上受制于外资品牌,被迫打价格战靠低价从外资车企手里抢市场。但过去十年间,中国快速搭建起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尤其在豪车市场,随着中国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占据高地,自主品牌以技术为矛,不断攻破国外汽车品牌建立的高端壁垒。

中国智造出海形成大潮,不在少数的车企将海外市场所占自身销量的比重目标设定在了50%。但继续打价格战并不值得提倡,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电动化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机遇面前,不应再重复低价抢市场的老路,需要吉利汽车这样的自主品牌代表,去海外高端市场与BBA等传统豪车品牌“掰一掰手腕儿”。

“新能源时代的中国车企也应该在全球输出产品、输出品牌的基础上能输出经验、输出技术和输出模式。”安聪慧曾如此表示。

如今,吉利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正稳步推进,正以“攥指成拳”的姿态,向全球车市大秀“肌肉”。区别于此前单一的产品出口方式,在海外市场,吉利汽车采取“技术出海+本地化生产”的策略。虽然面临诸多国家贸易保护的围追堵截,但1-8月吉利汽车出口销量仍达到了25.55万台。

而收回极氪科技全部控制权将在这场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整合后的吉利汽车和极氪科技,能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更强协同,相互成就打造双赢效果。

极氪科技已经打造了技术标杆、豪华品牌形象,此时回归有助于带动吉利汽车整体品牌形象往高端升级。合并后,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全方位提升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而极氪科技,能更好地利用吉利汽车长期积累的强大的全球化渠道、供应链规模、品牌影响力,降低边际成本,强化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在国内下沉市场、全球市场更好地进行扩张。

当智能化逐步走向标准配置、技术平权成为常态,车企之间的竞争逐渐回归成本控制、渠道布局以及管理效率等更为基础的领域,而百年跨国车企在长期的全球扩张中已适应这种竞争。

中国车企需从规模优势转向系统主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智能网联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谁能率先打破组织边界、重构资源效率,谁就能在存量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优秀的企业总是擅长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不管是以前的多品牌战略还是如今的“一个吉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最好的选择。

标签: 极氪
极氪科技“归巢”,是反哺吉利也是腾飞良机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