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述
编辑/杨博丞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加速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价格红利见顶,技术路线趋同,用户决策链条拉长,行业已从“抢增量”向“拼差异”转变。在高端市场尤其如此,单靠参数与营销已难以持续,唯有在产品形态、品牌定位与场景价值上找寻新增量,才有机会持续破圈。
面对这一变化,鸿蒙智行逐步构建起的矩阵格局,问界、智界、尊界等“各司其职”,而享界则正承接轿车与家庭用车的连贯需求。在问界跑通爆款路径、智界小步快跑、尊界承担技术旗舰定位之后,享界探索的是更细分且有潜力的市场可能。
2025年9月16日晚,鸿蒙智行举办享界S9T新品发布会,华为与北汽联手打造的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正式发布并上市。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在发布会上表示,北汽AII in享界,未来3年投入200亿元,和华为一起打造享界品牌战略共同体。
作为鸿蒙智行旗下首款旅行车,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则表示,享界S9T搭载华为旗舰9系黑科技,搭载标志星河大灯、全新星云尾灯、华为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等。
将享界S9T放到整个中国车市来看,它出现得也不算晚。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这说明任何一款新车都必须在还在增长的那一块和已经很卷的那一块之间抢机会。
图源:工信微报公众号
那么,享界在这场从轿车到旅行车的跨越中,鸿蒙智行、北汽是否能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激烈市场、小众细分,如何做大?
一、旅行车市场,好做吗
在市场上,旅行车尚未真正进入主流消费视野。作为一种介于轿车与SUV之间的车型,相比三厢轿车,旅行车拥有更大的后备厢和更好的空间延展性;而相比SUV,它又有着更低的风阻、更轻的车重和更强的操控性。但正是这种“亦轿亦SUV”的中间定位,使其在市场上长期陷于边缘地带。但目前来看,用户正处于认知培育阶段,厂商则正在寻求规模化探索路径。
过去多年,尽管不少厂商尝试引入旅行车产品,但市场始终未能起势。大众蔚揽、沃尔沃V60、奥迪A6 Allroad等车型虽在小圈层中具有口碑,但整体销量难称乐观,且多为进口销售,未能本土化布局,也没有实现价格下探。
在多数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思维中,三厢即正式、SUV即气派,而旅行车却等于认知空白或认知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旅行车长期被视为“叫好不叫座”的车型。
但趋势正在松动。
图源:享界汽车公众号
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不仅在动力总成上带来了颠覆,更在车型开发、成本结构、用户审美等维度打开了新的可能。而且,旅行车以其装得下露营装备,也能开进地下车库的混合特性,正好契合当前消费者在城市、户外、家庭、个性之间的灵活用车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蔚来ET5T、极氪001等车型,试图以细分化的方式再挖用户价值。
不过,用户对旅行车认知处于起步阶段,看起来像轿车、车尾太长、不如SUV有气场等差异依旧存在,产品力之外的品牌教育、渠道引导、营销策略也将决定销量和成败。
以此次上市的享界S9T为例,其所处的价格区间为30.98万元至36.98万元,覆盖的是当前中国家庭购车中极具竞争的中高端细分市场。这个价位段的消费者,往往在轿车、SUV之间权衡,对品牌、配置、智能化等多项因素有明确偏好。
旅行车要打入这个市场,需同时跨越形态不熟悉、价值不明确、替代品多等门槛。更何况,同价位区间内,极氪001、蔚来ET5T等车型在空间、续航、智能座舱方面各具亮点,
以空间为例,享界S9T的后备厢基础容量是729升,后排放倒后能扩展到1677升,纵深表现不错,适合带着家人跑长途。极氪001放倒后,则至多能达到2144升,空间表现几乎顶满大掀背的优势。
而对于享界S9T而言,能否把看似小众的旅行车,做出有效破圈的大众车型,既取决于产品配置的合理性,也考验品牌构建情绪价值与功能价值之间的平衡能力。对此,享界S9T或有必要在产品定义之外,创造独特的场景体验和用户共鸣,从硬功夫到软实力左右开弓。
二、鸿蒙智行,能破局吗
享界S9T的问世,不只是鸿蒙智行产品系列的又一次扩容,更是一种对品类进行穿透的战略动作。从品类选择看,旅行车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爆款模型,但在享界S9T之前,鸿蒙智行的产品系列也主要集中在SUV、轿车以及高端旗舰等高势能路径上。此次切入小众领域,体现出鸿蒙智行对差异化和“稀缺性”战略占位的看重,其目标或并非放量,而在于破局。
在智能辅助驾驶这一鸿蒙智行的核心标签上,享界S9T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智能驾驶系统,配备192 线高性能激光雷达、3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以及5颗4D毫米波雷达,矩阵式分布,感知范围更广。同时,车辆还支持领航辅助、主动泊车、侧向避障等功能,意图将“智能安全”作为家庭车场景中的信任杠杆。
图源:享界汽车公众号
从市场层面看,鸿蒙智行的爆款路径与其他新能源品牌有所不同。蔚来依靠换电、极氪通过操控,小鹏主打技术,而鸿蒙智行则强调系统级完整体验与端到端生态覆盖。以享界S9T为例,其产品并不是单维度上的突破,而是将智驾、智舱、空间、续航、座舱娱乐等多个变量做整合优化,藉此制造一种全面够用的“超大杯”,而非依赖某一性能维度压倒竞品。
但要想破旅行车的局,仅靠技术和配置还不够。现实层面,鸿蒙智行还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用户心智的迁移。华为品牌尽管有极强的心智认知,但在汽车市场,消费者更习惯以整车厂为判断依据。而鸿蒙智行多“界”并举、同时扩张的策略,容易造成品牌归属感模糊。对于目标用户而言,是否能明确享界S9T是北汽造车,且搭载华为智驾等鸿蒙智行全套配置,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效率与决策判断。
其二,是品类替代的挑战。享界S9T所在的30万-36万元区间,也正是家庭用户兼顾商务通勤与家庭出行的核心价格带。该区间内已有多款成熟车型活跃。这种背景下,鸿蒙智行的旅行车要成功破圈,除了能靠空间与智能配置,还需要给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购买理由,以及在使用场景、身份认同等层面的足够吸引力“大礼包”。
鸿蒙智行能否通过享界S9T破“旅行车”的局,还有两个变量,一是这款产品能否构建出区别于轿车和SUV的独立价值;二是用户是否愿意在其他车型之外,信任一款相对差异化形态的汽车“物种”。
三、三年200亿,用做什么?
北汽和华为双方将从原有技术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为品牌战略共同体。这并不是一次口头绑定,而是一次资源、组织与体系的全面投入。按照张建勇在发布会所说,资金主要聚焦四大核心领域,即,设计、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品质安全。
而从项目合作到事业部成立,享界不再是某款联合车型的代号,而成为鸿蒙智行体系中的一个长期业务单元。这背后的变化,在于路径的专属化与资源的定向化。200亿元的投入不是用来做一款车,而是推动一个品牌向上的持续生长与落地。
图源:北汽新能源公众号
在技术层面,华为所提供的不只是ADS高阶智驾系统与HarmonyOS座舱,而是一整套覆盖底盘、热管理、电池、安全、能耗控制等多个系统的底层能力。而这200亿,更像是一个起始数字,而非封顶额度。它对应的理应不是某一辆车卖得好不好,而是享界能否在一个高度拥挤、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并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新能源车市从增量向存量加剧转变的背景下,这样一笔资金、这样一种打法,也是一种现实主义选择。主流市场越来越难攻,细分市场的机会窗口却在缓慢打开。旅行车只是开始,对华为、鸿蒙智行、北汽来说,享界的这次“跨越”也是一次路径验证。过去两年,问界已经成为鸿蒙智行智能车业务的典范,而享界是否能复制甚至拓展这种成功模式,一定程度上也将体现鸿蒙智行多品牌、多场景、多合作对象同时运行的作战力。
在这个意义上,200亿不只是资金,也是一次协作、品牌、体系、技术大融合的实战练兵。而享界能否在天时地利之下,将小众变大众,能否在华为鸿蒙智行的全力支持下,成功破局旅行车市场,成为一道关键“考题”。
事实上,从享界S9到S9T旅行车,鸿蒙智行正尝试将平台能力不断加码输出。享界S9T也不仅是一款产品能否跑通市场的车型,而是一次力求品牌定位与用户认知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在竞争趋于存量化的阶段,旅行车这一看似小众的选择,也许正是制造品牌识别度与用户黏性的切口。
当然,市场并不会因为一次发布而改变。享界S9T要想真正站稳脚跟,不仅要经受产品评价的检验,也要面对用户结构、价格竞争等多重现实。对鸿蒙智行和北汽而言,这不只是产品矩阵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其全栈赋能、主导协同、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场试炼与考量。小众能否走向大众,尚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