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氏宝宝专用酱油钠含量超成人 过量摄入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DoNews10月17日消息,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多款标榜“减盐低钠”的婴幼儿调味品,其实际钠含量远超成人减盐产品:部分儿童酱油钠含量高于普通减盐酱油,一些儿童食用盐的钠含量直逼成人食用盐,而多款鳕鱼肠已明确属于高钠食品。

在儿童酱油、食用盐等品类尚无婴幼儿专用国标、缺乏统一钠含量限定的现状下,“低钠”宣传正沦为商家误导家长的营销话术,无形中让婴幼儿健康踏入“高钠陷阱”。

作为产前诊断医生,王萌学医多年,早已养成查看食品配料表的职业习惯。在为一岁多的宝宝挑选调味料时,这个习惯让她察觉出异常:“我查了几个儿童酱油的成分表,感觉不太对劲,就拿家里大人的减盐酱油对比,结果发现儿童酱油的钠含量居然更高。”

王萌家中使用的是千禾零添加减盐生抽,她对比了市面上几款知名儿童酱油后发现,这些号称“宝宝专用”的产品,钠含量竟高于成人减盐酱油。

她向记者提供了详细数据:千禾零添加减盐生抽每10毫升钠含量为295毫克,而爷爷的农场有机松茸酱油(减盐型)每10毫升钠含量达409毫克。

另一款宣称“特别减钠62%”的有机酱油,每10毫升钠含量仍有330毫克;英氏以“宝宝辅食”为卖点的有机酱油(减盐型)每10毫升含钠320毫克。这些“儿童专用”产品的钠含量均高于未标注儿童专用的千禾产品。

王萌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宝宝饮食要清淡”的育儿共识下,“减盐”“低钠”成为婴幼儿食品包装上的高频词汇,但实际钠含量往往与宣传相悖,甚至出现越“专用”钠含量越高的异常现象。

儿童食用盐领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赵雅的孩子15个月大,为给孩子适当添加盐分并丰富口味,她在电商平台购买了宝宝馋了“黑松露松茸盐”。

收到产品后,赵雅仔细查看了配料表:“这款标榜‘减钠42%’的产品,每5克含钠量高达1400毫克,而家里常用的太太乐鸡精每5克含钠仅1000毫克。”

发现这一差异后,赵雅退掉了儿童食用盐,决定改用普通精制盐并通过控制用量来管理钠摄入。她指出,儿童食用盐中用于调味的果蔬成分微乎其微,实际钠含量与普通精制盐相差无几。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宝宝馋了两款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的食用盐均以“减钠”为宣传点,其中“乳酸菌果蔬盐”每5克含钠量达1510毫克,“黑松露松茸盐”虽标榜“减钠42%”,每5克含钠量仍有1400毫克。

更值得关注的是摄入量控制问题。宝宝馋了品牌客服建议,1—2岁宝宝每日食用该儿童食用盐约1.6克,2—3岁约1.9克,3—4岁约2.3克。按每5克含钠1510毫克计算,1—2岁宝宝仅从盐中摄入的钠就达483.2毫克,2—3岁宝宝达573.8毫克。

对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年版标准,1—2岁宝宝每日钠适宜摄入量(AI值)为500毫克,2—3岁为600毫克。这意味着,若按客服推荐量食用,宝宝仅从盐中摄入的钠就已接近或超过每日适宜量上限,再叠加辅食、零食中的天然钠,每日钠摄入超标几成定局。

除调味品外,儿童常食的鳕鱼肠等零食也存在钠含量过高的问题。尽管“控盐”“减盐”常被用作宣传点,但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宝宝馋了DHA高蛋白鳕鱼肠每100克含钠量为525毫克,英氏忆小口DHA鳕鱼肠每100克含钠量为538毫克,爷爷的农场DHA高蛋白鳕鱼肠每100克含钠量高达774毫克。根据《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固体食物中钠含量超过600毫克/100克(即高于30%钠的NRV)即属高钠食品。

就产品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向英氏、爷爷的农场、宝宝馋了三个品牌所属企业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英氏宝宝专用酱油钠含量超成人 过量摄入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