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H.H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靠香菇酱这一爆款单品起家的仲景食品,还能撑多久?
结合此前所发布的三季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仲景食品营收8.26亿,同比下滑1.56%;净利润1.54亿,同比增长3.18%,相较于此前的双位数增速下滑明显。
曾几何时,仲景食品靠爆款单品香菇酱在全国迅速走红,成为不少人的居家常备产品。如今香菇酱日渐触及天花板,新产品上海葱油又无法成为核心增长支柱,仲景食品的第二增长曲线迟迟未能找到。
那么,接下来仲景食品还能靠什么延续辉煌呢?

仲景食品,跑不动了
10月22日晚间,坐拥香菇酱这一爆款单品的仲景食品正式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仲景食品实现营收3.01亿,同比增长0.11%;归母净利润为5331.73万,同比增长9.1%。

图源:仲景食品财报
若非受到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拖累,前三季度公司本应该有更亮眼的表现。今年前三季度仲景食品营收8.26亿,同比下滑1.56%;净利润1.54亿,同比增长3.18%。
不可否认,相较于上半年仲景食品在第三季度的表现的确有所改善,只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压力仍然相当之大。
一方面在于今年上半年整个调味品行业的头部企业业绩呈现出回暖的趋势,仲景食品多少显得有些跟不上,另一方面,在第三季度财报中仲景食品并未单独披露香菇酱等多个细分产品的营收状况,令外界猜想可能不同产品的业绩并不理想。
事实上,如果细看财报不难发现,仲景食品在业绩方面的微幅增长可能主要来自于原材料价格的下滑。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大豆等核心原材料的价格下滑超过5%,白芷、孜然、辣椒油树脂等在产量提高的影响下,最大降价幅度超过60%。
如此一来再加上对营销等多项开支的控制,仲景食品通过“勒紧裤腰带”实现了业绩的正向增长。
换句话来说,仲景食品回暖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降本,而非增效。
曾几何时,仲景食品也有过足够亮眼的表现。从2002年成立主打花椒油系列,到2008年转型推出香菇酱产品,仲景食品一炮而红,很快就成为无数消费者日常佐餐的必选项,发源地河南省西峡县也被称为“中国香菇之乡”。
随着居家消费场景的日益增加,仲景食品首创的香菇酱系列营收开始水涨船高,从2016年的2.05亿增长到2022年的3.24亿。数据显示,2023年仲景食品香菇酱产品的销量在整个香菇酱市场中的占比高达53%,优势可谓相当明显,2024年销售额已经来到了6.25亿;2020年11月仲景食品正式上市,过去两年营收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截止到2024年底,仲景食品在全国的经销商数量为2207个,相较于前一年净新增256个。

图源:仲景食品官方微博
万万没想到业绩触及天花板的时间会来得如此之快,尤其进入到2025年,仲景食品要把香菇酱做到10亿营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诚然,面对爆款单品的过度依赖,仲景食品也并非没有主动求变。不过回过头来看实际业绩表现,除了上海葱油能够贡献上亿元的营收外,陆续推出的蒜蓉酱、香菇贡菜等新品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成败皆因香菇酱?
回过头来看仲景食品的崛起和瓶颈,几乎都和一瓶香菇酱有关。
从2008年推出香菇酱开始,仲景食品的相关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尽管在市场热度方面略逊于老干妈,不过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深耕,也算拥有了一批忠实拥趸,并逐渐形成自身的护城河。彼时只要提起香菇酱,仲景食品就是无数消费者的不二选择。
只是靠爆款单品向来有着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困境,从0~1能够迅速实现,但想要从1~10却难如登天。仲景食品如今增长乏力的核心原因,恰恰在于对爆款单品香菇酱的过度依赖。

图源:仲景食品官方微博
财报显示,以香菇酱为代表的调味食品在仲景食品的总营收中占比接近60%,当香菇酱跑不动且第二增长曲线乏力时,整体业绩自然会受到拖累。
第二曲线难觅只是其一,为了能够稳住业绩增长趋势,过去两年仲景食品在营销和渠道方面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
营销方面,仲景食品在2024年累计花费了超过7500万的推广费用,同比增长达40.45%,1500多万的广告宣传费大多用在了地铁和高铁等场景,如今来看广告营销对自身业绩所带来的提振作用相当有限;渠道方面,从2023年5月完成二代交班开始,仲景食品相当重视各大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只不过在今年上半年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只有1.1亿,同比下滑10.69%,电商渠道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也只有20%左右。
更不用说线下经销渠道基本处在原地踏步的过程中,经销效率不容乐观。
再者,还包括香菇酱本身的口味局限性和多次出现的食安问题。
事实上,和老干妈能够拿捏全国消费者口味不同,仲景食品的香菇酱产品主要依赖华中和华东等两大核心市场的贡献。以今年上半年数据为例,两大核心市场合计贡献超3.5亿元的营收,华南、华北和西南地区加起来还不及前者的一半。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香菇酱的独特口味注定了只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味蕾。
同时,随着香菇酱等产品逐渐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围绕在身边的食安问题也开始逐步出现。黑猫投诉平台上,和仲景香菇酱有关的投诉量已有几十条,大多集中在产品当中有头发等异物、食材发酸变质等问题。
面临着大单品失速、迟迟找不到第二增长曲线以及产品本身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随着调味品赛道有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纷纷推出相应的细分产品,仲景食品的处境只会愈发艰难。
如今在调味品赛道中已经有不少品牌推出香菇酱等来试图扩大旗下产品矩阵,例如调味品行业的老大哥海天味业此前就推出了香菇酱,更不用说还有莲花控股、涪陵榨菜等竞争对手们跃跃欲试。

能找到第二曲线吗?
早在香菇酱于全国市场迅速攻城略地的阶段,仲景食品就在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例如2013年公司在漠河正式设立了北极蓝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蓝莓果酱,产品对外宣称果肉含量大于70%,不包含任何色素和防腐剂等。
只可惜虽然仲景食品对其寄予厚望,甚至还在2022年底实现对该公司股权的全面控制,然而过去多年以来北极蓝始终处在亏损通道。例如在2018~2020年间,北极蓝的净利润分别为-403.36万、-108.02万和-12.19万,花费10多年经营的工厂反而成了仲景食品的负担。

图源:仲景食品官方微博
就在今年上半年财报公布时,仲景食品正式对外出售北极蓝位于漠河的土地及厂房,时至今日仲景食品最新的一条微博仍然是出售漠河食品工厂的推文。
在蓝莓果酱赛道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如果要回归调味品市场,仲景食品就能顺利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吗?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整个调味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市场规模约65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会达到7000~7500亿元。同时对调味品行业而言,由于大豆和白砂糖等原材料价格全年下行,成本端也能够赶上这波市场红利。
基于此,仲景食品自然也有相应的机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行业整体趋势明朗,但虹吸效应也愈发明显,最典型的莫过于海天味业和恒顺醋业等调味品巨头对市场份额的持续抢占。
正确的发展方向,对各大品牌而言实际上都心知肚明,无非就是通过对产品的持续创新来尽可能抓住消费趋势。这一点,实际上已经有部分品牌走在前列。
以酱油为例,来自安徽的老字号兆草堂在酱油酿造过程中会通过添加铁皮石斛、党参等多种中草药成分,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捧;紫林醋业通过在产品中加入黄芪等药材,推出新品党参黄芪醋。
凡此种种的案例还有很多,各大品牌无疑都是想要通过药食同源这条赛道推出更具差异化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尤其在健康趋势的热潮下更显得顺理成章。
仲景食品自然也没有闲着。过去两年以健康化和场景化为出发点,对旗下单品进行升级,第2代香菇酱全系产品减油20%、上海葱油新增更多的特色口味来覆盖更广泛的目标消费群体。
除此之外,仲景食品在养生滋补领域可谓动作频频。今年7月21日,仲景食品向外界透露公司已经研发了首款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精选西洋参原料、运用多层技术来实现功效成分标准化。
显然,仲景食品在传统赛道增长颇有压力的背景下,准备借助自身优势在万亿级的健康食品市场中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不过此次跨界转型对仲景食品来说,挑战仍然相当之大。未来究竟能否在大健康领域打造出下一款“香菇酱”,或许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