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1月20日消息,11月20日,第50万辆小米汽车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下线。自2024年3月28日首款车型SU7正式发布,小米汽车仅用602天、不足20个月,就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50万辆下线的最快纪录。

作为一家新车企,50万辆汽车下线是小米汽车的重要里程碑。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50万辆下线标志着小米汽车包括研发、制造、销售、交付和服务的完整体系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标志着小米汽车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进入了规模化的新阶段。
下线仪式现场,雷军也对所有用户、供应链伙伴、国家主管部门和北京市以及所有关注、支持小米的各界朋友表示了感谢。

50万辆车,代表着50万名用户对小米汽车的选择与信任。根据第三方统计,截至今年10月,小米SU7位列2025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一;小米YU7连续3个月位列中大型SUV销量第一,其中10月登顶国内全品类SUV销量第一。
面对市场的热烈反响,自投产以来,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小米汽车工厂产能持续加速爬坡。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交付汽车超10万辆,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3.4%。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26万辆,9月、10月连续2月交付量超4万辆,预计本周将提前完成35万台的交付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
雷军还透露,2025年全年小米汽车预计将交付超过40万辆。
小米汽车副总裁于立国分享了50万辆背后的故事。他表示,小米汽车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汽车工厂共有98个质量检测工位和143台质量高精检测设备,坚持用严苛的检测标准保证质量;坚持用先进的工艺和自动化的设备,目前工厂内的生产机器人超过1100台;坚持技术创新,超级大压铸等技术不断升级,工厂2025年取得先进制造专利近百项。于立国说,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工厂已完成35次技术改造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向用户交车的时间越来越短。
小米汽车创造的速度纪录,不只是自身成长的见证,更是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体崛起的缩影。作为京津冀地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小米汽车的体系化生产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共同向前发展、向上攀升。据悉,小米汽车的生产直接带动领零部件企业超300家。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钢表示,作为小米汽车在京津冀的最大单体供应商,海纳川与小米汽车开启了共同奋斗之路。得益于小米汽车的有力拉动,海纳川京津冀上下游实现产值增量近140亿元,双方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商业共赢,成为了价值共生与坚定共为。
禾赛科技是小米汽车主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公司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表示,小米汽车通过供应链生态赋能,助力禾赛将激光雷达这一重要的三维感知安全设备做到绝对的国际领先,“作为小米汽车产业链的成员,我们看到一大批像禾赛一样的企业在成为中国第一的同时,也成为全球第一。”李一帆特别提到,双方已经在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联合研发与测试,充分凸显出小米对安全与质量的高度重视。
回顾过去的近20个月,从第一辆到第50万辆,小米汽车不断打破行业纪录:2024年11月,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仅用230天就创造了全球新能源车企最快交付10万台的新纪录;2025年6月,小米SU7 Ultra以7分04秒957的成绩为中国品牌首次拿下“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称号;同月,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创造了汽车工业史上的新纪录。随着第50万辆车的下线,小米汽车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

雷军表示,下一步,小米汽车将坚持不懈抓安全、抓交付,在保证安全和品质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加快生产;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将推进AI和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大家对于小米汽车有很多期待,言胜于行,以行践言,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向大家交出更好的答卷。”雷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