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陈述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双十一前后的消费热潮中,美妆行业成为刺激用户下单的重要品类。卸妆、护肤、彩妆等类目占据电商平台的热门流量位。一些主打成分卖点和植物护肤概念的品牌,借助内容传播与平台算法的联动,实现了从小众口碑到爆款转化,短时间内获得广泛关注。
然而,在双十一高峰前夕,一家第三方测评机构发布的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该视频声称,其检测发现多款护肤产品中疑似含有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明令禁止的原料——苏丹红Ⅳ。需要强调的是,该结论仅为该机构单方观点,尚未得到监管机构或权威检测部门的证实。
在由此产生的舆论风波中,部分品牌被消费者和媒体提及并讨论。据《新京报》等多家报道,上海缙嘉科技旗下的品牌“且初”位列其中。
随后的讨论中,上海缙嘉科技旗下品牌“且初”以及其他厂家的部分品牌等受到关注。随着质疑声音的扩大,围绕这些品牌的原料来源、检测、页面呈现、客服反馈等多个环节被不断放大。那么,一款产品的成分争议,会对一家多品牌矩阵的企业带来怎样的压力?涉及这场风波的缙嘉科技及其品牌矩阵,接下来将何去何从?
01、上海缙嘉出品,“且初”何以卷入风波?
该测评视频虽未直接指明品牌,但其内容经网络传播和部分媒体报道后,引发了消费者对使用相关原料组合的品牌的担忧。根据这些公开讨论的信息,多个品牌被卷入风波,上海缙嘉科技旗下的“且初”品牌便是其中之一。
在此背景下,“且初”受到市场关注。“且初”为上海缙嘉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品牌,主营产品包括卸妆膏、护发精油等多个细分品类。近年来,该品牌在电商平台与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其多款产品曾进入部分热销榜单。
事件发酵后,有媒体记者联系了包括“且初”在内的多家品牌客服。多家品牌客服的回应内容相似,均表示已安排送检并将公示结果,语义基本一致。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来自品牌方或检测机构的正式检测报告对外公布,也未有进一步信息说明安排检测的时间、范围或涉及批次。

图:2025年11月21日咨询且初旗舰店
上海缙嘉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个人护理与美妆领域的品牌运营企业。全系品牌和产品涵盖了护肤、彩妆、防晒、清洁等多个子类目。根据其公开业务介绍,其以自有品牌研发与市场推广为主要模式,产品多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具有较强的市场销售能力。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在成分争议尚未有检测结果披露的阶段,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是否主动提供原料说明、是否及时更新销售及企业页面,给消费者最基本的知情权。从媒体已披露的信息来看,当前阶段的企业行为主要集中在送检表态、客服回复调整等内容。
尽管目前仍处于调查阶段,“且初”品牌在此事件中的回应,客服也在事件初期进行了回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品牌方对事件的重视。然而,至今尚未公开检测结果,“且初”何时能予以回应,被部分消费者视为品牌积极应对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进一步行动,尤其是在信息披露和检测结果的公示上,或许将决定其在危机中的立场和市场反应。
02、“苏丹红”之害究竟多严重?
尽管苏丹红被列为禁用原料,但其对消费者的潜在危害并未完全证实,关键问题在于是否存在实际暴露量以及是否对皮肤健康构成威胁。在这一点上,所有讨论都应以权威检测为准,而不应基于未经证实的信息进行过度推断。同时,此次事件引发广泛讨论,说明消费者对化妆品成分安全性的高度担忧。
而围绕“苏丹红”的讨论,在此次事件中得到高度关注。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与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苏丹红Ⅰ至Ⅳ号被列为化妆品中禁止使用的成分。权威文件明确列入“禁用”范围,意味着该类成分不得在化妆品中检出。

图源:新京报公众号截图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尚未有权威检测机构发布针对此次事件的权威检测结果,上述数据全部来源于公开新闻报道对该测评视频内容的转述。在本次事件中,健康风险是否已经形成、消费者实际暴露量是否构成危害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无权威说明。公开资料显示,多家品牌客服表示产品已送检,后续将公布相关检测结果。
在本轮风波中,苏丹红Ⅳ的关注度之所以迅速升高,核心原因并非公众对成分本身有多深入的了解,而是它被标注为“禁用”所引发的警觉。在护肤产品中,消费者最在意的通常是安全性与长期使用的稳定性。苏丹红本是一类用于工业着色的化学染料,并不具备护肤功能。如确实使用苏丹红,这类成分并无护肤功效。更重要的是,这类成分一旦出现在贴近肌肤使用的产品中,可能带来的疑问就不仅是“为什么”,而是“会不会”。
公众讨论中最常见的提问是,用了含苏丹红的产品,会不会对皮肤不好?根据目前公开资料,苏丹红Ⅳ被列为化妆品禁用原料,主要是因为存在潜在的毒理学风险——这并不等于说接触就会造成伤害,而是监管层面已决定“不应存在”。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信息的不透明、来源的不清晰、配方的缺乏说明,往往比成分本身更让人不安。用在脸上的产品,本就不该留下模糊空间。此次事件背后,真正引发关注的,正是这种“说不清楚”的部分。
从目前事件最新进展看,产品到底是否添加了苏丹红,是否存在风险、风险程度如何、涉及范围多广,这些问题仍需等待具有法律效力或监管资质的机构发布正式检测结论。在此之前,关于苏丹红“危害程度”的公开信息均需以权威文件、监管依据及媒体引用的事实内容为限,而无法延伸至进一步推断。
03、缙嘉如何防止全系品牌被“波及”?
在此次涉及苏丹红Ⅳ的成分关注事件中,KIMTRUE“且初”被反复提及,其母公司上海缙嘉科技有限公司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本土化妆品公司,上海缙嘉科技旗下拥有多个品牌,覆盖护肤、彩妆、防晒、头皮护理等多个品类。除“且初”外,还拥有滴滴肌密、安修泽、Aucuz奥札、3odice三蒂丝、everbab艾蓓拉等品牌,面向的用户群体与销售渠道各有不同。

图源:缙嘉科技官网
截至目前,多家媒体在公开报道中,主要聚焦于“且初”等品牌所涉的产品和客服回应。关于缙嘉科技旗下其他品牌是否同步自行检测、是否使用了相同复合原料组,公开渠道尚未见到相关披露。
从其品牌矩阵看,缙嘉各品牌分别对应不同产品类型与市场定位。例如,滴滴肌密聚焦基础护肤,安修泽定位功效护理,Aucuz奥札专注防晒,everbab主打彩妆,三蒂丝关注头皮护理。
媒体报道指出,在成分检测事件引发讨论后,一些消费者开始主动查看产品配方、比对成分来源。例如,部分用户将关注点延伸至是否存在复合植物色素的使用维度,是否标明了配方变更、原料更新或检测说明。但目前在上海缙嘉科技旗下品牌的产品详情页,公开信息并未新增上述内容,也未在旗舰店页面设立专门说明板块。
从单一产品的客服回应,到整个品牌矩阵的供应链透明,上海缙嘉科技能否建立起一套清晰、一致且经得起验证的产品管理机制,或将决定其品牌矩阵策略能否持续延展。在确凿结果公布之前,外界固然难以定论,但此次事件无疑已将“原料安全”与“品牌应对”置于公开的审视之下。
面对这一波成分争议,上海缙嘉科技所采取的行动,尤其是在品牌管理上的响应,可能对其品牌矩阵的形象产生一定的甚至深远的影响。目前,缙嘉科技已对“且初”品牌进行检测和回应,但对于旗下其他品牌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尚未有明确的公开说明。对于消费者而言,信息的及时公开和跨品牌统一的回应机制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也有助于企业在危机中稳住基本盘。未来,上海缙嘉科技能否通过更为透明和统一的品牌管理体系来提升整体品牌形象,也是其长远发展的关键一环。
尤其是在成分安全成为用户核心关切的今天,产品安全争议通常会对美妆企业的消费者信任度带来挑战。这场始于检测争议的风波,将如何影响上海缙嘉科技的多品牌发展路径,答案将在未来的市场考验中逐渐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