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 50 年跋涉 会被办公协同软件一步跨越吗

来源:极客公园 维维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Welink 等办公协同软件们不会想到,他们有一天会突然把放在角落里的「视频会议」功能,共同当作品牌推广的主打优势。

2014 年,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发布了测试版;2016 年,企业微信上线;2019 年初,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对外开放;2019 年 12 月,华为云 WeLink 宣布入局企业办公平台这一市场。

疫情之前,他们对外宣传的卖点主要是「即时通讯、文档、云盘」等数字化协作手段。

2020 年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AppAnnie 的数据,在大陆地区,1.29-2.4 日相比 1.22-1.28 日,钉钉的下载量环比增长了 350%,企业微信下载环比增长 69%,字节跳动环比增长 369%,完成了「国民化」普及。

一时间,办公协同软件凭借所依靠平台的品牌传播优势,频上热搜,后来居上地成为了视频会议的代名词。

为什么说是后来居上?实际上,视频会议的商用可以追溯到 1970 年,美国电信公司 AT&T 开始向用户提供 Picture Phone 服务,160 美元可以购买 30 分钟的视频通话;1978 年,中国在北京和广州之间首次开通了黑白视频会议系统;2003 年非典期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兴起,开始应用于政府,以及金融、电信、能源等垄断行业,但因为高昂的成本始终未能进入大众市场。

后来,云计算的发展催生了云视频会议的概念,令视频会议的成本相比于传统视频会议得到了几十倍的下降,但相对来说,中国的专业视频会议厂商却依旧「低调」于大众视野。

因此,从 2003 年到 2020 年这将近 20 年的时间,专业视频会议公司们都在做什么?

视频会议不止于在家办公

人们可以在飞书、企业微信等 APP 上使用的视频会议可以称为「云视频会议」,是运行在云服务器上的。

而在 2000 年左右,网络传输主要依靠专线,视频会议系统也以硬件为主。那时的视频会议产业链主要可以划分为:上游的芯片及器件供应商,中游的视频会议厂商,下游的集成商、经销商和客户。

如果想要远程会议,首先要搭建一整套硬件系统,通常包括硬件 MCU、视频终端、录播服务器、摄像机等等。硬件 MCU 是用来负责音视频和数据的编解码、转化以及传输(功能相当于现在的云服务),费用也最高,一台设备需要投入数百万元,而每多增加一个通信方(相当于视频会议中多加入1个人),就又要投入数万元。而且,后期需要专业的 IT 人员来指导使用和维护。

举个例子,非典时期,传统视频会议厂商Polycom为工商银行做的项目耗资2亿。如此高昂的成本,令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因此,最初传统的硬件视频会议主要应用于于政府,以及金融、电信、能源等垄断行业和少部分大型企业,用来进行内部的会议交流。

这段时期,视频会议以「会议室产品」为主,政策是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机构、企业通常是在一个主会场内通过视频会议和不同分会场的人进行沟通。

典型的「会议室」场景的视频会议


2006 年,亚马逊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2015 年起,国内的云视频会议终于开始兴起。云端平台彻底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视频会议摆脱实体会议室场景,让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会议室系统等终端实时召开「云会议」。

云视频会议开始搅乱旧有的格局,来自于行业的需求促使云视频会议开始与各种行业相结合,融入到不同的业务场景中。

无论是公有云、定制专有云以及私有云方案,都逐渐实现了云监控、云录播、云直播等功能。云视频会议开始作为一项通讯能力,与智能眼镜、无人机、智慧大屏等产品进行融合,更广泛地应用到了网络培训、双师教育、无人零售、视频客服、智慧党建、互联网法院、智慧政务、远程医疗等场景当中。

此外,人脸识别、智能签到、同声传译等 AI 能力也在云视频会议中实现了落地。这段时期,视频会议厂商偏向于以行业解决方案的形式对外销售产品,视频会议与实际业务场景的融合更加紧密,而不仅仅是作为企业内部的视频会议工具。专业的音视频能力打开了行业应用的市场。

根据 IDC《中国网络会议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8 年硬件视频会议市场增速为 9.5%,云视频会议市场增速是硬件视频会议市场的 2.3 倍。

不过,因为高端用户对音视频质量的高要求,硬件依旧不可缺少,「云+端」(即云服务+专业视频终端)的方案更易被付费客户接受。因为存在硬件,这就涉及到了产品交付时的现场施工;外加 to B 的产品存在大量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专业视频会议厂商几乎都是通过搭建经销商网络,采取着「分销」的销售模式。

这样一来,在保证了落地质量、效果的同时,也很难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快速推广,形成规模效应。

因此,专业视频会议厂商们的精力聚焦在了付费意愿更强的客户身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 年中国软件视频会议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18 年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达到 160.2 亿元,来自预算更足的政府和金融客户的收入占视频会议行业总营收比例达 47%,是目前最大的细分市场。那时,远程办公只是视频会议应用的其中一个小场景。

如果按照之前的发展路径,IDC 预测,到 2023 年,云视频会议在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将达到 42.8%。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打破了这个原本就混乱的市场,疫情之后,「被忽视」的中国 2600 万个中小企业们的视频会议需求被彻底释放。

时势造英雄

当然,面对各路「巨头」新对手,专业视频会议厂商并非「不堪一击」。音视频的应用场景按照距离划分的话,可以分为近场和远场。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在家对着手机或者电脑进行视频或音频会议的,都可以算作是近场。而当我们在实际的真实会议室、大型会场等场景,多数人面对着一个大屏幕与对方召开视频会议时,这个时候就是远场。

远、近场的划分主要是看「话筒」与人的距离。当会场中的某个讲话人坐的位置距离话筒稍远时,就非常考验视频会议系统的拾音能力,这来自于软硬件的综合。这也是微信、飞书等平台所不具备的能力。

可以说,视频会议系统之间的性能比较非常「简单粗暴」,重点就是看音视频能力,拾音只是其中的一项。音视频的质量和稳定性就是产品的生命线。比如,在大规模高并发的视频会议时,即便是网络条件不好的条件下,是否能够达到低时延、抗丢包、防抖动、声音清晰、噪声小、视频完整、色彩真实、兼容互通等标准。

视频会议应用于远程医疗场景


对于政府、医院、教育机构和大型企业来说,他们的业务、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对于高清音视频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更高,付费意愿更强。最简单的例子,在此次抗疫牵线,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的视频通讯是基于云+专业硬件终端进行,这是钉钉、企业微信们现阶段所做不到的。这也是专业视频厂商们一直没有「出圈」的原因之一和优势所在。

而疫情带来的冲击,进一步开拓了这部分市场。但同时,又打开了中小企业市场的「蓝海」。

中小企业们的热情让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冲上了热搜。在一系列免费政策和品牌推广的优势之下,企业微信、钉钉们迅速抓住了这一批「新变量」,甚至服务器接连出现瘫痪。

无法预测的,新冠疫情就这样为办公协同软件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依靠大量的近场的音视频会议需求,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华为云 WeLink 在办公协同领域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又切入了视频会议领域。

从网络上用户的使用反馈来看,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华为云 WeLink 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他们都足够「勤奋」。

面对着众多巨头的「跨界」,专业视频会议厂商或许心情复杂。他们可能既欣喜巨头们加深了对视频会议的用户习惯培养,催生了更多视频会议需求,但同时又要面对巨头们对市场的掠夺。

他们能够招架得住吗?或许,两方总会出现直接的正面竞争,但疫情让这一切都突然提速,一切都是未知,未来三四个月,等待看客们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