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双模版 ThinkPad 鼠标,只是单纯的复刻

⾃诞⽣以来,ThinkPad就代表着商务产品⾥⾯的优质系列。⽆论是代表极致轻薄的X1Carbon,还是⼯程师T系列⽆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其代表性的TrackPoint⼩红点也是它的专属。

虽然说对于⼩部分ThinkPad⽤户⽽⾔,TrackPoint⼩红搭配底部的三键可以满⾜⼤部分需求,但是⼤部分⽤户依旧喜欢传统的⿏标操作。为此,ThinkPad的配件中也有著名的⼩⿊⿏系列,不过这次要说的不是曾经的ThinkPad⼩⿊⿏,⽽是它的升级版。

这次的升级版是随着2020款ThinkPadX1⼀起发布的,不同于以往只有单⼀的⿊⾊可供选择,这次的⼩⿊⿏有⽯墨⿊、午夜⿊、陨⽯银和魅⼒红四种颜⾊。我拿到的这款是魅⼒红的版本,与其说它是⼩⿊⿏倒不如称之为⼩红⿏。

相较于早期的有线版,这次的双模版提供了对2.4G适配器和蓝⽛两种连接⽅式的⽀持,电源则使⽤了5号电池进⾏供电。接下来,就来聊聊这款双模升级版的⼩⿊⿏。

简单朴实的包装

与前⼏代产品⼀样,这次的ThinkPad⼩⿊⿏依旧采⽤了⿊底⾊瓦楞纸+PC透明展示窗的设计,也正因为如此,⽆需将包装⼤卸⼋块就可以看到其内部的完整构造。

拆开外包装就可以看到完整的配件了,这款⿏标的配件可以说是很简单了。这有1张说明书、1张保修卡、⿏标本体和2节5号电池,除了这些别⽆他物。

这样的包装可以说是延续了ThinkPad系列外设简洁的设计,有效的降低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外包装⽅⾯可以说的并没有很多,接下来就来聊聊这款⿏标的外观以及细节⽅⾯。

经典朴素的外观

既然是复刻升级版产品,这次的双模版ThinkPad⼩⿊⿏在外观上与原版也不会有太⼤的差别。红⾊的滚轮如同ThinkPad上的⼩红点,是这款⿏标的点睛之笔。

当然,四款独特配⾊带来的视觉体验也是值得肯定的。其中午夜⿊算是ThinkPad系列产品中最经典的配⾊了,毕竟⼤多数经典产品都采⽤了这个配⾊,⽯墨⿊和陨⽯银主要出现在近⼏年的新品,尤其是偏向于中低端市场的E系列和S系列产品中。

虽然说魅⼒红是个⽐较新的配⾊,但是了解早期ThinkPadEdge系列的⽤户应该知道,曾经ThinkPadEdge系列就有过红⾊的版本。不过没出⼏代就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了,这个配⾊可以说是ThinkPad迈出的⼀⼤步。

如果说过去的⼩⿊⿏普遍采⽤⿊⾊的⾊调为主体,那么现在的⼩灰⿏、⼩红⿏甚⾄⼩银⿏的存在就更像是ThinkPad向年轻⼈靠拢的表现。年轻化⽽⼜不失商务感的配⾊,对于⽼⽤户⽽⾔是经典的传承,对于年轻⽤户⽽⾔也是⼀种肯定。

单从配⾊层⾯来说,它可谓是集经典和潮流为⼀体。

不失体验的细节

与初代⼩⿊⿏⼀样,这次的双模升级版也配备类肤涂层。虽然银⾊的版本看起来有⽐较明显的颗粒感,但是实际触感还是很不错的,同时⿏标上的特殊漆⾯也能减缓它的打油速度,在实际使⽤中,它可以有效延缓沾染污渍的速度⽽且不会留下太多指纹,这对于很多有洁癖的⽤户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重要了。

既然是双模⿏标,蓝⽛和2.4G⽆线接收器两种连接模式的⽀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使⽤2.4G⽆线模式的话,只需将接收器插⼊电脑即可⾃动配对;蓝⽛模式下只需⻓按配对即可,⽽且只要配对成功就不⽤再次配对了。

⽐较贴⼼的是,这款⿏标在蓝⽛模式下⽀持与多台设备进⾏配对。这意味着使⽤蓝⽛进⾏连接其他电脑后不再需要重新配对,对于普通⽤户来说可谓是很贴⼼了。换句话说,这也是ThinkPad⼩⿊⿏的初衷——致⼒于打造以移动办公为标准的⿏标。

对于⻓期⽤⿏标的⽤户⽽⾔,⼿指关节僵硬表现出来的「⿏标⼿」是必须重视的。根据官⽹的介绍,这款⿏标偏后的中⼼以及32mm的⾼度完全是基于⼈体⼯学设计。握住这款⿏标时,⼿掌抬起的⾼度约为20°,⿏标前接触点切⻆20°,⿏标后接触点切⻆33°时最舒适。

⼀体式上盖设计让它更换电池、拿取2.4G⽆线适配器⼗分⽅便,两枚主键的按键⾯积很⼤⽽且⼿感⼀致。传统微动的采⽤提供了约300万次点击寿命,从这点来看,⿏标主键的反馈可以说是很明显了。

红⾊的4向滚轮可谓是⼗分经典,其不仅⽀持上下滚动,⽽且还⽀持左右拨动、点按操作等,其中点按动作可以实现前进、后退等⾃定义操作,⿏标底⾯的脚贴也保证了它在移动时⼗分顺畅。

相对舒适的体验

根据外包装以及官⽹的信息,可以得知这款⿏标提供了1200/1600/2000三个档位的DPI,可以满⾜不同分辨率屏幕的需求。虽然说它的体积对于我这种⼿⽐较⼤的⼈⽽⾔不太舒适,但是它⽆线连接的稳定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说它采⽤了蓝光引擎,但是在玻璃材质⾯板的体验还是很差的。如果说只有玻璃⾯板的情况下,建议还是垫⼀些⾮透明表⾯材质的物体。

整体来说,这款⿏标在使⽤上的体验还是值得肯定的。2.4G⽆线适配器和蓝⽛连接的⽅式也可以保证⼤多数使⽤场景,这意味着再也不⽤担⼼适配器丢等于⿏标废了,⽽且⼈体⼯学设计也可以提升使⽤体验。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