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对:视频相亲如何识别“家暴狂”

这几天“家暴”成为各大网络媒体的一个热词。“山东一女子被丈夫和公婆虐待致死”一案引发媒体界、律师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22岁的姑娘,被饿肚子、被木棍抽打身体、下雪天被勒令到屋外罚站,不到一年时间,176cm的身高、160多斤的体重变成60多斤,最后直接丢了性命。近来,从情侣间PUA,到体育明星家暴妻子,到辽宁一位6岁女童被其母的新男友虐待,虐待事件层出不穷,这些家庭悲剧令人震惊。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视频恋爱社交平台伊对App的资深红娘呼吁用户、网友和全社会坚决抵制家暴,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并总结出如何识别有家暴倾向的人。

1

家暴非“家事”

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有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另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70%的离婚案件直接源于家庭暴力。家暴也是其他违法犯罪的诱因。2018年江苏南通1477名女犯中,46%的女犯曾经历家庭暴力,半数希望离婚没能如愿,最终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手段。

相关法律专家表示,家庭暴力往往会经历由轻到重,从有所顾虑到肆无忌惮的过程。暴力发生在家中,被害人无法第一时间获得援助,事后取证也较为困难。很多人将家庭暴力视为人家的“家务事”不愿插手干预。一些被害人无法或不愿向外界寻求帮助,有的虽然求助但并未得到解决。

家暴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涉及虐待罪甚至故意伤害罪。根据我国《刑法》解读,虐待罪具体是指经常以打骂、冻饿、捆绑、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种方法,从肉体、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残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虐待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应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或死刑。

我们没有仪器设备去准确判定一个人是否有家暴倾向,也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判断对方符合某点就一定会家暴。不过我们可以从绝大多数家暴者符合的共性入手,尽可能用理性将家暴倾向者排除在另一半人选之外。

2

八大方法识别“家暴狂”

相对于图文类交友婚恋应用,视频社交平台将真实性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视频连麦更加真实地、多角度地呈现一个人的相貌、声音、举止。通过多次连麦,有目的、有技巧地沟通,有望了解和判断一个人比较真实的性格。这也是视频类相亲软件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伊对App上有4000多万注册用户,活跃红娘超过4万人,每月举办的线上相亲活动约1000万场。

(视频相亲)

那么,如何在视频聊天中去识别和判断家暴倾向者呢?伊对App的资深红娘提出如下建议:

(1)看对方控制欲是否很强。

控制欲的表现是一定要让别人听他/她的,按照他/她的意愿行事;一定要证明自己的解决方案更有效率;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行为更加正确。控制欲越强的人,其焦虑或抑郁情绪就越高,价值感和幸福感等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种人更容易走极端。在聊天中发现对方有控制欲倾向,那么就需要注意了。

(2)看对方是否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

喜怒无常是一种躁症,它的根源是浮躁,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导致精神失常。一些家暴者在施暴以后往往会表现的后悔、惭愧甚至痛哭流涕地向被害人道歉,但是,一旦情绪不好就会继续实施家暴。所以,遇到这种喜怒无常的人要提高警惕。

(3)看对方是否具备极端大男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不等于男子汉气概,它是一种认为男尊女卑,男性必定优于女性的思维。极端的大男子主义就是处处贬低女性、压制女性的思想源头。他不是要保护女性,而是欺凌女性。如果聊天中发现对方有很强烈的大男子主义,那么就可以考虑是否继续联系了。

(4)看对方有无欺凌弱者的爱好。

在聊天中,看看对方说话表达,对待女性是否缺乏尊重,言辞轻蔑粗暴;聊起小孩子时,平时对待小孩有没有基本的耐心;对待下属和服务员等有没有趾高气扬、优越感爆棚的表现;会不会虐待小动物等。一个认同欺凌弱者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一个暴力者。

(5)是否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我们在聊天中,常会听到一些人讲述自己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丰功伟绩”,特别是一些男性。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这些人能用暴力对付别人,就可能会用暴力对付自己的男女朋友。

(6)看对方是否是极端自我,无视他人的感受的人。

这种人的表现是,根本不考虑对方是否不方便、是否不舒服或者是否觉得难堪,可以软硬兼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7)看对方有无酗酒或者有酒精依赖的症状。

媒体报道的不少家暴案例中,丈夫都是酒后借着酒劲对妻子动手,并且多少有酒精依赖的表现。

(8)是否有过家暴行为和经历。

如果心里隐隐有苗头,可以尝试从对方的前女友、前妻、暗恋对象等处旁敲侧击询问是否有家暴倾向。甚至还可以从对方父母处了解对方的为人,和前女友分开的原因等等。

3

被家暴了怎么办

遇到家暴或者发现身边的人被家暴,应该怎么做?伊对红娘综合法律人士的意见做如下提醒:

(1)遭遇家暴,自己或者请自己的父母、子女、近亲属向加害人或者被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2)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济困难的,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3)如果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可以委托近亲、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代替自己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