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新业态 伊对助力“平台型就业”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弱化了土地和资本对劳动力的限制,劳动力的潜能得到释放。随着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交融,行业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就业影响呈现出更多的共性。

节后复工复产,一些人却没有再返城,而是留在家中“异地办公”,依托互联网足不出户地工作并且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

在视频恋爱社交平台伊对App上就有4万多名“网络红娘”,他们在平台上为其他用户提供撮合服务并获得报酬。人们将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平台型就业”。

这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工作机会、付出劳动并获得收益的工作形式被称为平台型就业。这群就业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可服务时间也由传统的8小时逐渐被延长到24小时中的任意时间。

伊对是我国视频恋爱社交头部品牌,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伊对App上线于2018年,目前注册用户已达到1个亿,每月撮合的线上相亲活动约1000万场。伊对首创了视频+直播的实时互动模式,同时推出了“伊对红娘”的人工服务模式,作为平台上与技术相匹配的一部分。

所谓“伊对红娘”,就是在伊对平台上提供交友和相亲服务的人。伊对的大数据显示,女性用户更偏好这种自由职业,平台上申请成为红娘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

伊对平台上活跃着4万多名这样的红娘。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区,从一线城市到县城都有。他们在为伊对平台的其他用户提供撮合服务的同时,也相应获得报酬。据媒体报道,这些红娘的平均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的平均收入。

伊对这种平台型企业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专家认为,“伊对红娘”的出现,不仅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乘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三次产业的偏差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比重过低,这也是我国要进行产业调整的原因,在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同时逐步完成信息化是下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传统的就业方式下,员工受雇于特定企业,通过企业与市场进行价值交换;而平台型就业的就业者只需通过虚拟平台就可以与市场相连接,实现个人的市场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唐鑛认为,经济新常态要求企业更加“弹性”,对于中国企业的用工模式来说,新的经济背景下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长期、稳定、单一的传统雇佣模式无法满足日趋弹性化的用工需求,企业应该逐步采用灵活性、多元化、弹性化的雇佣策略,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