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强化国家科技力量,联想智能解决方能赋能行业智慧升级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预计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这说明在面对2020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好于预期,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在公报总结的成功经验中,“科技改革创新”是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内生动力、激发有效潜能的关键战略之一,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发展第一动力深入人心。公报显示,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全国授予专利权363.9万件,比上年增长40.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9个百分点;我国继续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在“十四五”规划目标和描绘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中,我国将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等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加强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两会期间重要的探讨议题。

科技创新如何激发各行业潜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在刚刚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展上,各大厂商以自身优势解读这一问题的答案。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联想以“新IT”战略加快推动5G商用赋能产业智能化变革,“新IT”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就是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联想以5G专网为核心,新IT全要素发力,在制造、交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积极推动5G场景在垂直行业的落地应用。在智能制造方面,以联想全球最大的PC制造基地——联宝工厂的排产为例,一天两班倒,每班的平均订单数是5800,平均形成102个待生产任务包,相应决策过程非常复杂,依靠人的经验和判断去处理十分困难。通过联想智能排产系统,智能排产将排产耗时从原来的人工每天6小时缩短到1.5分钟,大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及投资回报率。在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基于联想自有云网融合技术的5G专网,生产线上的员工操作细节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更实时的与MES互联,提高生产安全与质量;同时,由联想自主研发的自动货运机器人,以11条线路全自动运行在厂区,每1.5小时配送13000多种原料,在运行中躲避人员和障碍,整个过程中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在智慧交通领域,联想为苏州构建“狮山交通大脑”,通过借助各类智能终端和感应设备实现道路数字化全息感知,提前预测重大活动或交通事故产生的交通影响,优化决策信息,使城市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升12%、早高峰时速提升20%。在智慧金融方面,联想通过EDI数字化协同客户的供应链系统对接,帮助平安保险把合同、发货、发票、结算等环节顺利迁移至线上,保证数据安全稳固,实现精准管理,提升员工效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智慧零售应需而生。联想在自营无人店中使用了面部识别、物体识别、Wi-Fi探针、聚合支付等20多项黑科技,整个店面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运维。联想将AI技术应用到传统零售场所,目前联想来酷智生活门店开业数已超数百家。店内囊括300余种智能产品,如:运动手环、体脂秤、蓝牙音箱等智能化设备,让消费者体验到各具特色的产品魅力。在这些店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用户分析、店内商品展陈调整、智能配货、智慧引流、全网瞬时统一调价等功能,还可以进行远程巡店,不用到店即可获悉店内情况。从人力成本计算,新建一家传统零售店(如好邻居)需要雇7名店员,而联想无人店只需雇2名店员,人员成本直接降低71%。

除了零售行业,客服工作也需要占用大量人工时间与精力,联想通过“魔方”系统为客户迅速解决纷繁和定制化的用户需求。联想“魔方”系统的人工智能核心可以将文字、图片中的重点自动提取,人工智能会根据用户的语气、用词、响应速度分析用户的实时心情,提示客服进行更有帮助的回应。联想“魔方”系统帮助首汽约车完成了人工智能系统的部署和训练,平均通话时长缩短为旧系统的1/3,服务效率提升67%。人工智能智能回复解决率提升300%。

科技创新不仅在“接地气”的行业中为消费者升级体验,在航空航天、生物科技等“高大上”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联想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仿真实验室,提供了一套以联想高性能计算系统和ThinkStation图形工作站为核心的仿真系统,成功辅助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一号在太空中进行无人对接任务。在2020年,联想为华大基因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算力资源,助力新冠疫苗研发。联想作为5G研发的先行者和新IT全要素服务商,积极赋能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为建设数字经济、智能社会添砖加瓦,共同打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