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我相信这句话,你肯定听过。自律有多好,早睡早起,看书运动,饮食规律,越来越健康,确实是闪闪发光的人生。但知道是一回事,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有一种人,越自律越痛苦;有一种自律,叫自虐。
一个朋友教陈硕罡,自律口号在朋友圈喊了两三年,至今毫无实质进展。平时,他熬夜、打游戏、吃外卖,一旦看到别人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被刺激到,然后发誓重新做人。但他总是用力过猛。以前八点起床,立刻改到五点;几乎从不锻炼的他,逼自己每天跑五公里;游戏机锁起来,强行改成看书等等,结果就是,早起是折磨,跑步是煎熬,作息紊乱后上班没精神,每天越来越暴躁。一旦某天睡了懒觉,他就会负罪感爆棚,然后破罐子破摔:算了,我就这样了。等下次被某个人刺激到了,又间歇性打鸡血,持续性躺平,像一个死循环。这种自律,是一种看不到尽头的苦修,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需要极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但现实在于,趋利避害、耽于享乐是人的本能。
记得有人有个朋友问他:“你这样反反复复的有意义吗?”他说:“有时候心里急躁、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就想放弃,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缓解很多。”人就是这样,绷紧了就要缓解,积压了就想释放。
日本作家四角大辅说的:我们的大脑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忍耐忍耐再忍耐的结构。 你可能忍得了一时的饥饿、痛苦,但几天后,发现还是炸鸡、游戏、睡觉更香。这就是一个人越自虐越痛苦、越自责、越沮丧,然后放弃的原因。自律,是被美好吸引着,主动往前走。自虐,是把自己逼到死角,然后一次次崩溃。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认为:在一些小事上持续自控,会提高整体的意志力。你最终的目标,可以大且美好,但你的步子,要小且踏实。最重要的是,记住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一时的放纵不算什么,我不能破罐子破摔。”
允许自己暂时犯一点的小错,一直记得自己要到达的终点,并不断靠近,就是一种自律的人生。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