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入局数字能源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涉及充电桩/换电设施销售等。第三方充电平台快电也宣布,5月份新接入5000根优质充电桩。新能源充换电领域再次加码,迎来了一个超级大风口。
实际上,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充换电模式对电动汽车推广的影响”极其重视。目前,充电桩已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加大外围城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布局换电站,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公共充换电服务保障能力。
伴随政策驱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加速驶入快车道。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8.4万台,同比增长60.6%。
尽管如此,充电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建设相对滞后、利用率低、互联互通性不高、“进小区难”等问题,影响了新能源车主的使用体验和潜在购车人群的决策。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真实使用场景面临的“窘境”,以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平台迅速崛起,通过数字化实现互联互通,进而提升充电便利性和用户体验,加速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快电已构建起覆盖70万根充电桩的能源数字化网络,占全国公共充电桩90%,聚合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2000余家新能源运营商。通过能链快电App,可帮新能源车主实现一键导航至附近公共充电桩,只需一键扫码,即可在所有能链快电合作充电桩享受到充电服务。
此外,快电建立“优选”机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定期对充电场站进行实地巡检,通过包括功率、正常运行与否等大数据信息采集与展示,保障车主能省时省心地找到优质充电场站和充电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快电也在持续扩充完善充电网络,加速产业重塑,实现“最后50到100米用户指引”。在快电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采取预购电、资源协作、融资租赁等多种合作方式,赋能想要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通过实景拍照标注,让每一位新能源车主在需要快电时,都能迅速找到优质的充电设备及充电场站。此外,快电还加大了对自动充电机械臂、自动充电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努力的打造一个值得用户信赖的平台。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成立,再一次向行业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未来,在新基建政策以及碳中和战略等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以快电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