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传承多项非遗项目,致力于发扬中医药文化

中华文明世代相传,创造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老字号作为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广泛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拥有其独有的品牌、传统技艺、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 。同仁堂作为拥有352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其“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集团在新时代来临后,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积淀深厚,同仁堂八个项目入选非遗名录

中国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传统中医药行业中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自康熙年间至清末的188年间,负责皇家御药供奉。历代同仁堂人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同仁堂与清宫太医院、御药房之间有机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同仁堂中医药的特殊风格和传统文化体系。

悠久的历史使得中国北京同仁堂的积淀深厚,瑰宝众多,先后有八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区级非遗项目,分别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同仁堂手工塑制蜜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手工泛制水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阿胶传统制作技艺、同仁牛黄清心丸传统制作技艺,这些文化和技艺是历代同仁堂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和骄傲。

肩担重任,炮制不敢省人工

非遗文化既是对同仁堂的认可,也对同仁堂的产品、工艺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肩担非遗重任,同仁堂谨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两个必不敢”体现的是以诚信精神为基础的质量观。同仁堂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诚信为本,药德为魂”的经营理念和“德、诚、信”三字企业真经等行为准则,保证了“疗效显著”,实现了“济世养生”的理想。

以同仁堂非遗项目“同仁牛黄清心丸传统制作技艺”为例,它是同仁堂制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同仁堂人特有的价值观,体现着中医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药材、制剂工艺体现了同仁堂“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制剂工艺在药材粉碎的细度以及混合的均匀度上有独到之处,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医学价值、艺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该药在现代临床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仁堂的所有人都像守着自家祖业一样守着同仁堂的买卖,一个人对药品质量不负责必会遭到大家群起而攻之。这种“汲汲济世、兢兢小心”的质量意识在同仁堂人的心目中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