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收官。腾讯在首次增设的产业命题赛道中发布了10道产业命题,最终,揭榜腾讯命题的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拨得头筹,荣获产业命题赛道金奖,北京理工大学荣获银奖。腾讯获得“产业命题赛道优秀企业组织奖”。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用主办的大赛,通过大赛的形式,助力大学生在公益新文创、数字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实现真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据了解,本届为引导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破解产业实际技术难题有机结合,增设了产业命题赛道并发布了218道产业命题,其中腾讯参与发布10个命题方向。此次大赛共有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的4347所院校、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队伍,凭借着腾讯命题——“数据库智能管家的创新与探索”拿下了金奖。依托于腾讯云数据库CDB产品和数据库克隆、负载回放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项目团队在云数据库性能调参方向,以强化学习算法助力服务质量。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刘渝副研究员带领的数据库智能运维团队还研发了首个可商用的数据库智能运维产品--SmartOp数据库智能管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数据库自动参数调优以及智能索引推荐,实现数据库调参性能超过人类资深工程师,在提升数据库性能的同时确保其可控性及可用性。
另一金奖则花落复旦大学团队。基于腾讯发布的“微信支付欺诈识别解决方案——微信支付安全卫士”课题,复旦大学团队针对命题要求(小样本,多环境,少标签)和提供的数据样本,成功研制出基于双目模组摄像头的“刷脸宝”,制定了解决方案与技术路径,探索了一种“基于空间级别long-short-range图像配准的方式”,有效降低深度学习模型对标注数据的依赖。
北京理工大学凭借“虚拟IP的‘智’造创新“项目也摘得了银奖。以虚拟数字人为基础,为超写实数字人领域提了全栈式解决方案。
针对腾讯命题中提到的“难以高效制作“、”落地应用不明确“等问题,团队通过自研光场采集平台,制作可替换、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实现了批量化、低成本、高质量的虚拟数字人制作方式。另外,该团队还开发出AI小脑、语音到动作自动生成等技术,将不同级别的AI与数字人相结合,落地虚拟主播、戏曲数字人、手语主持人等项目并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实现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舞台。腾讯从大赛启动之际就深度参与其中,不仅汇聚多领域前沿命题,也在大赛进程中开展命题解读和专家技术研讨等交流分享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产教融合的方式助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数字化产业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可持续性的成果。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