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五年教龄,低幼思维课程设计师,百万畅销思维书作者,长期研究4-12岁孩子思维发展特点,用阳光和幽默创造孩子喜欢的趣味课堂,擅长启发教学,培养勤思考、会学习、敢挑战的孩子,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是作业帮素质教育“新匠师”之一。
高能量的超人老师
“超人老师”蔡超讲起课来富于激情,他感染力强,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极强的能量。不说话时,他看上去与一个普通的大哥哥无异,然而,一旦开始与人交流,他便口若悬河,立马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很多上过他课的学生都成了他的“忠实学员”。
蔡超老师出生于湖北黄冈的一个县城,从大学做家教起开始成为一名老师,然后一步步走到北京,成为一名专注教授3-8岁孩子的老师,长期研究低幼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特点,还曾写过思维书籍,畅销百万册。
为什么特别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有意为之的。
几年前,他在一家教育机构教数学,那时候他就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知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会越来越大,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你发现孩子越大,可能越难改变,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时候能改变他的可能微乎其微,因为他的习惯可能已经定形了。所以我后来发现一个问题,接下来到底要教哪些孩子?”
蔡超发现,3-8岁是一个孩子的思维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老师作好孩子习惯塑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引路者,有可能对一生打下好的基础。他立即选择来到北京,全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城市,专注3-8岁思维启蒙。
在北京,蔡老师一腔热血,付出了超过很多人的勤奋的努力,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教研到三四点,几乎把市面上的少儿低幼课程都研究了一遍,忙的连去医院的时间都没有。在经历了扎实的积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一批优秀的低幼思维课程后,他加入作业帮小鹿编程,为全国小学生教授在线编程大班课。
“从家教到线下小班、再到线上小班课、AI课,市面上主流的几种业务形态,我都接触过,了解不同的教学场景和学生需求,唯独没有接触过的是在线大班课,所以也想挑战一下自己。”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减负成为社会共识,蔡超看到了学科教育之外,对小孩子思维启蒙、塑造更有价值的素养类教育。作业帮推出的小鹿素养课,便是凝聚了很多先进理念和创新的素养教育产品。
他一登场,变成了孩子们欲罢不能的“超人老师”。
“三岁看小,八岁看老”
3-8岁孩子在思维上有什么特点?
在蔡超看来,如果用一句话来阐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你只要给他/她们一个小小的火星,孩子们可以自己长出各种各样的火苗。此外,这个年纪的孩子,愿意自己去发散、探索,拥有丰富的感受力和强烈的好奇心。
“虽然小孩子做事可能没有方法性,但他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锻炼的不是思维,而是一个人在成长中,面对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这是他更喜欢教低幼孩子的原因,“我们在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培养的是孩子们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而不仅仅是关于学习一件事。”
因为长期聚焦低幼教育,蔡超对于中国的古话“三岁看小,八岁看老”深感认同,他认为这句话是古人的智慧。
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通过研究发现,3-8岁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期和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通过良好的教育手段将孩子的思维打开,培养好能力,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这坚定了蔡超专注于此的决心。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尽管有这样的古话在前,仍然有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在八岁之前是不用管的。
“中国现在很多人会觉得8岁之前孩子不用管,我觉得这个理念是错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科普和传播,跟家长们说清楚。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在3-8岁把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引导好,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习惯,根本不需要家长太过操心。”
蔡超解释,这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到孩子三四年级发现出了问题之后再去解决,却觉得是在亡羊补牢的原因。而在此时,亡羊补牢是否已经晚了,还要分人,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兴趣一旦没了,能力跟不上了,升入高年级内容变多变难,最终并不是孩子不想学,而是心有余却力不足。
他以自己举例。小时候,蔡超家在农村,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外出打工,他靠自己一个人独立进行学习。为什么没有人管,也能慢慢学出来?是因为在他们三四年级那个阶段,幸运地形成了一些好的习惯。而对很多孩子来说,没人管的状态下,大概率会放任自流。
教育圈流行一句话: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下地下。不恰恰说明三四年级就是大部分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吗?
“我为什么要在小低生根?就是希望在我的教育生涯里,尽可能去影响更多3-8岁的孩子,让他们在这个阶段就能爱上学习。”
编程让孩子爱上学习
作为一名编程老师,蔡超认为,编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孩子的思维逐渐打开,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让一个孩子渐渐地爱上思考、爱上学习。
同样是培养思维和逻辑能力,数学是越学越难,而编程是“越学越简单”,这是两种学习思维模式的不同。具体来说,在数学里,先学加法,再学减法,再学乘法除法,小数分数,孩子的思维过程是从认知到理解,再到应用和拓展。从一个点到一个面,越来越复杂,很多孩子越往后越学不动。
而编程的学习方式,首先得知道一个问题的根在哪,然后一步步往上长,孩子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带着目标把事情拆解成一个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慢慢地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这些能力被构建,他可以随意去创造自己。
一言以蔽之,编程对于“能力”本身的培养是更强的。
在小鹿编程的课堂,蔡超经常用幽默、感染力强的语句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带着他们一起发散、讨论,不时卖卖关子,有时还故意采取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段,来调动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热情。
就这样,一个个最初还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难题,在超人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由小朋友们大卸八块,各自拆解成小目标和小任务,最后一一实现,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
“我觉得一个受到孩子喜欢的好课堂,一个是兴趣,一个是成就感。当然,课程过程中的体验课,也是持续下去的动力。在编程课上,孩子明确地知道,他学会了,这是非常好的反馈。”
蔡超一直追求用情绪和氛围感去感染学生,他经常激励学生,用花式鼓励给他们信心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课堂的能量。
“我不是打鸡血,而是通过我的语言和表扬,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真的很棒。”他用认真、强烈的语气,加上确定的重音,给孩子传递一种真实的认可,这种真实给很多孩子传递了力量。
从教多年,经常会有以前的学生和家长来问,能不能再开一些其他的课。如今,一些以前的学生也开始跟着蔡超学习编程,打开了新的视野。
蔡超一直兴奋于自己能成为一名线上大班课的老师,辐射全国各地的孩子,给他们讲课,传递自己的认知和能量。他会自豪地告诉父母,在网上,有多少孩子听他的课学习。
“人数最高的时候,有6万人同时在线听我的课,我跟我爸说,我觉得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年我中考的时候,我们整个县城只有九千多人参加考试。也就是说,相当于6个县城的孩子都在听你一个人讲课,你影响的是6万个家庭。我要感染每个孩子,把最好的状态带给他们。”
这就是他一直在课上保持能量和激情的原因。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