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游戏作为全新的超级数字场景,其所扮演角色的内涵与外延正不断产生着人们始料未及的变化。“游戏正从科技的应用者向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新兴技术的创造者转变,科技创新影响力正辐射各传统领域,为实体产业注入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身力量。”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如是说。包括带动游戏生态领域各技术升级、产业生态裂变、促进数实融合和提高产业多维价值等方面,游戏行业正被重新审视和接纳。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产业生态的蓬勃发展,让“游戏+”被频繁提及,游戏在其他领域的赋能凸显。其中游戏服务业里的“游戏陪玩”, 正积极推动游戏生态升级,带动游戏领域青年灵活就业。今年以来,包括人民网、央广网等主流媒体,已多次发表评论,强调“游戏陪玩”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是平台经济的参与者,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灵活就业。
“游戏陪玩”全球发力
据统计,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达469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这其中,游戏陪玩市场增长规模明显,2018年我国游戏陪玩市场规模约为4亿元,仅两年,其市场规模即达到86亿元。到2021年,中国游戏陪玩市场规模已超过140亿元,是游戏领域衍生产业的新增长极。
放眼全球,游戏陪玩发展势头更是迅猛。“在印尼,每天花费8-10个小时玩Mobile Legends的玩家不在少数。总人口2.68亿的印尼,游戏玩家数量超过1亿,渗透率非常高。”一位游戏行业参与者指出,因为游戏渗透率高,游戏陪玩在海外的需求不断增长。东南亚最大的游戏陪玩平台Lita,产品上线5个月即登上Google play畅销榜Top 20,11个月注册用户即破百万。2021年6月,基于在印尼的成功经验,Lita登陆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市场。至今,Lita拥有数万陪玩师,超500万注册用户,已成为东南亚最热门的游戏社交平台之一。据了解,海外的游戏陪玩平台上,陪玩师平均月入可达300美元,收入水平相当于印尼普通蓝领,头部陪玩师甚至可能月入上千美元。
有技能之长的玩家能一展长才,想训练提升的玩家可通过付费获得陪玩师手把手教学,让游戏、创造收益过程形成互相赋能、良性循环,这期间还延伸产生社交需求,为游戏产业注入创新的活水。游戏产业分析专家指出,“游戏陪玩作为游戏服务业处在行业发展的上升期,空间和想象力巨大,未来必定是全球关注的热门赛道。”
去年,欧洲议会全会高票通过重视发展电子游戏产业的决议,呼吁欧洲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支持欧盟电子游戏领域的初创企业发展。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欧盟会议通过的首项涉电子游戏产业发展决议,对游戏陪玩行业的发展也是重大利好。
“游戏陪玩”升级 立规范促就业
游戏陪玩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迅猛发展之下,能否真正释放更大的社会价值,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产业内多方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产业专家指出,游戏陪玩行业积极主动革新,建立规范标准,把眼光放在更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是决定其能走多久、走多稳的关键。
目前,游戏陪玩的规范标准正在建立的过程中。例如,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颁布《游戏陪玩师团体标准公告》,明确规定游戏陪玩师作为正式职业的职业准则,同期上线的还有“游戏职业技能认定平台”,通过平台认定可获取专业证书。去年5月底,协会召开“‘游戏服务师’职业技能团体标准终审会”,规范从业者的行为,并为职业技能认定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门槛、加强培训、落实监管,“游戏陪玩”按下升级键。有评论指出,协会出台规范,为陪玩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厘清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更重要的是,规范标准后的游戏陪玩,在就业层面也承担起了积极蓄水池作用。2019年,人社部正式将“游戏陪练师”列为新职业。当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游戏陪玩行业从业者已超过10万人,其中仅兼职从业者的月收入即可达3000元以上。
如今,游戏陪玩正在为各个层面不同技能的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是青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全新就业渠道。根据相关报告统计,数字生态下的147个新职业,其中游戏陪玩师被评估为稳定期数字生态职业,作为新职业将为行业相关领域带来约50万—100万的就业岗位。按照游戏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游戏陪玩的相关从业基数将会继续扩大,这种新的就业形态势必将成为青年人灵活就业最直观的体现。
诸多行业专家都已指出,解决当前就业难题,应在传统就业模式的基础上,拓展更多元的就业形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游戏陪玩”正是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的典型代表。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