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反映中国游戏行业三十年发展历程的纪录片《中国游戏纪事》正式播出,用三个主题:萌芽、成长、破圈,分别讲述了中国游戏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正如这部纪录片所呈现,游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其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特有的功能和内在价值。从主流认知角度来看,游戏的科技及文化属性也在不断被认可,这个创造着数十亿美元商业价值的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正成为诸国重要的创新战略产业被持续布局不断加码。
“从曾经单纯的娱乐、不被认可,到逐渐产业化、被主流舆论肯定,游戏产业正在积极与其他多元行业结合,相互赋能,多赢发展。”一位游戏产业专家指出,游戏生态丰富,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均可提供重要价值,这其中作为游戏生态下游产业,以“游戏陪玩”为代表的游戏服务业,正积极推动行业革新与创新,推动新职业建立并创造新就业,被广泛瞩目。依托游戏产业,“游戏陪玩”通过连接不同玩家的游戏需求,带动游戏市场潜力的持续深挖,并拓宽游戏衍生服务价值。业内人士指出,通过不断完善“游戏陪玩”领域的规范标准,陪玩行业正在高质量前进中打开游戏产业新想象。
“游戏陪玩”革新 高质量进入新阶段
曾经“游戏陪玩”在业内有过很多争议,如今该赛道正经历革新价值重构。“无论电竞还是游戏,它都是双刃的,能为我们带来很好的体验和情绪价值,可如果一旦过度了,它就是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京炜坦言,“每个环节都应该有行业的伦理规范,争取社会认同需要一起努力”。有评论认为,游戏产业在诸如电竞游戏在内的更早被大众重新认识的细分领域的带动下,赋予更多与之匹配的正面认识。游戏陪玩同样如此,正由传统认知的纯娱乐方向的‘玩’,向更加强调技能水平的‘练’转变。“好比健身,有健身教练来指导动作,提升用户个人技能。”从业者认为,全球有约有30亿人玩电子游戏,仅游戏的垂直分支电竞游戏来看,就有超过5亿人对电子竞技特别感兴趣,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为34岁以下的年轻人,玩家对游戏技能提升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每天花费5-8个小时在游戏中已经日常,游戏陪玩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游戏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低价的陪玩服务使得行业“天花板”十分明显,只有朝“技能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型,陪玩行业才可能获得更大发展。为了获得持续长期高质量的发展,陪玩行业正在通过标准建立剔除行业中的“短期主义者”,通过行业协会及陪玩相关参与平台携手,厘清和制定陪玩领域相关标准规范,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准,带动行业规范前进。具体来看,政策层面,已经逐渐建立健全了游戏陪玩行业治理体系,帮助行业头部平台提升管控水平,有效控制之前由于管控不到位造成的不良现象。同时平台企业,也在加强主体责任,主动寻求规范化转型。除此之外,落地的标准也在确立。例如,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曾颁布《游戏陪玩师团体标准公告》,明确规定游戏陪玩师作为正式职业的职业准则,同期上线的还有“游戏职业技能认定平台”,通过平台认定可获取专业证书。去年5月底,该协会又召开“‘游戏服务师’职业技能团体标准终审会”,规范从业者的行为,并为职业技能认定提供科学依据。
诸多举措将原本松散的游戏陪玩行业,逐渐整合成具备完善管理体系的游戏服务行业。提高门槛、加强培训、落实监管,多方联动实现了行业的优胜劣汰,一些不合规的中小平台被淘汰,最大程度上净化并促进了行业长远发展。
“游戏陪玩”新力量 青年就业好选择
“主要以《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热门游戏为主,平均每天两到三个小时的兼职为主,月收入能超过2000元。”李琪是一名程序员,下班后的他会兼职做“游戏陪玩师”,在游戏里他协助其他玩家组队、上分,把日常游戏的策略总结分享给别人,互相提高游戏排位和等级。“像我这样的游戏斜杠青年还有很多,甚至有朋友已经成为了专职陪玩师。”作为新兴职业,游戏陪玩主要为游戏玩家提供包括组队刷副本、做任务、打装备等游戏策略指导、服务。这些能在游戏中纵横捭阖的青年人,在游戏里获得胜利的同时,也迎来了职业与理想完美适配的“事业成功”。
在海外,游戏陪玩早已是成熟的职业选择。例如在日本,游戏陪玩师作为正式职业,需要具备高超的游戏技能水平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以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其他东南亚等新兴游戏市场里,陪玩师也逐渐成规模,行业收入也很可观。在欧美等国家,陪玩更加成熟,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的陪玩平台每小时收费高达30-50美元,英国的陪玩平台每小时收费约20-40英镑。据了解,当前国内玩家每月在陪玩领域消费超过200元的人群占比已超过50%,人均消费金额约453.6元/月。专家认为,与外卖、网约车服务等平台经济类似,“游戏陪玩”正通过平台将个人游戏指导等服务提供者进行整合,用数字经济的方式提供更规范的服务。
伴随着行业不断规范升级,游戏陪玩师的监管及审核机制逐步建立,游戏陪玩行业有望成为灵活就业的蓄水池,担起带动劳动者增收和灵活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角色。“游戏陪玩是平台经济新商业模式下产生的新职业,这种平台+个人的新型就业模式,对各个层面不同技能的人都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游戏产业专家认为,未来“游戏陪玩”行业的从业基数将会继续扩大,这种可通过全职、兼职等灵活方式参与的灵活就业方式,可以释放更大的就业空间和价值,促进高质量灵活就业的实现。
在国家统计局6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年待就业者中,游戏的渗透率较高,对于仍未找到合适工作的青年来说,将游戏陪练师作为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是可取的。2022年年初,人社部下属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指导的《腾讯助力新职业与就业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报告公布了数字生态下的147个新职业,其中“游戏陪练师”及“电子竞技运营师”被评估为稳定期数字生态职业,每个职业将为行业相关领域带来约50万—100万的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包括人民网、央广网等主流媒体,已多次发表评论,强调“游戏陪玩”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是平台经济的参与者,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灵活就业。业内观点认为,游戏陪玩正在积极革新,行业规范加速完善,将释放更多包括就业在内的社会价值。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