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关税战’降温,美元与人民币双双走强。
在美元指数升至101以上的背景下,5月13日,离岸人民币汇率最高触及7.1787,在岸人民币汇率最高触及7.1855。
回顾4月,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后,部分美国经济数据疲软,美元指数自高点104一度跌至2022年以来最低点98附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捷指出,关税升级导致市场预期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甚至阶段性萎缩,抑制了对美元的需求。
此外,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促使美元指数下跌。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随着贸易担忧缓解,市场认为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的必要性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2月末,市场预计仅有约56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考虑到关税问题对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带来‘双升’压力,未来几个月美联储会按兵不动,美元指数上行空间有限。
芦哲预计,美元短期或达到103左右,但中长期走势需观察贸易协议落实情况及美联储政策平衡。
美国13日公布的CPI数据显示,4月核心CPI年率为2.8%,保持在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末期CPI年率为2.3%,为2021年2月以来新低。业内预计,CPI降温或增加美联储未来降息可能性。
谈及人民币汇率走势,芦哲认为短期受资金博弈影响较大,预计7.20-7.30是关键震荡区间。中长期需观察美联储降息路径。
胡捷指出,未来市场因素如利率差、贸易差及跨境投资将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利率方面,美元存在降息空间,而人民币降息空间较小;贸易顺差有利于人民币坚挺,但未来可能收缩;跨境投资则有利于美元升值。
政府层面,胡捷认为维持相对坚挺的人民币有助于吸引外来投资,巩固信心。
王青表示,伴随‘对等关税’对美国经济冲击显现,美元承压,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可能已过去,未来人民币更可能出现双向波动,波幅较小。
对于欧元等非美货币,惠誉评级经济学家亚历克斯·马斯卡泰利预计,欧元兑美元汇率年底将达到1.08,但这一预测有下行可能。
牵动欧元、日元汇率的因素包括关税谈判进展及货币政策分化程度。王青判断,未来欧盟、日本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较大,关税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趋于减弱。
中金分析师李刘阳等人认为,欧元对美元汇率在5月难有突破向上的行情。如果欧元多头无法突破1.1500阻力,欧元可能面临下行风险。
货币政策分化方面,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略高于欧央行,这是4月欧元/美元大幅走高的原因。
与欧元区不同,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关税结束后通胀或继续上行,日本央行可能继续加息。
综合来看,美国信息或更左右美日汇率走势。中金公司预计,5月内日元或呈震荡走势,美日汇率区间或在140-149,中枢或在14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