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家T11生鲜超市北京朝阳公园店于5月12日正式闭店。该品牌曾获阿里、IDG等投资,但其全国8家门店已全部停业。业内人士指出,价格竞争力不足与生鲜特色缺失是主要败因。
根据公告,朝阳公园店自4月24日起进行商品出清,并于5月12日闭店调改,恢复营业时间未知。该店为T11在2019年开设的全国首店,位于高档住宅区附近。目前,T11官方小程序已无法查询到任何门店信息,大部分商品显示售罄。
T11的经营困境早有迹象。2022年,部分北京门店改为T11超级折扣店,压缩SKU并增加折扣单品。然而,这一调整未能挽回颓势。2024年起,北京国奥中心店、1733商业空间店等相继关闭,上海和武汉的门店也陆续停业。
零售专家胡春才分析,T11起步较晚,虽有一定特色商品,但缺乏鲜明的生鲜优势和自有品牌,价格吸引力不足。同时,其熟食烘焙区域未能营造足够的烟火气,市场吸引力有限。
T11由京东七鲜原负责人杜勇于2018年创立,曾获多轮融资,包括IDG、光大控股新经济联合领投的1亿元天使轮,以及阿里巴巴领投的B轮1亿美元融资。其经营模式涵盖生鲜、食品及日杂等品类,并推出多种店型以适应不同客群需求。
数据显示,T11朝阳公园店试营业至2020年中,累计活跃用户近15万,客单价达180元以上,鲜食销售占比超65%。然而,单店模式难以扩展至更多店型,谨慎布局导致规模效应不足。
面对挑战,T11计划对商品及经营模块进行全面调整,强调品质与客户体验。胡春才建议,未来应提升卖场烟火气,优化选品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到店理由,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需全方位升级才能应对线上购物的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