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矽智能三闯港交所,AI制药盈利模式仍待验证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生物医药领域,AI制药成为资本竞逐新高地。英矽智能近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坎坷上市进程折射出行业商业化困局。

港交所信息显示,5月8日,英矽智能再次提交上市申请,这是其第三次递表。此前两次分别于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提交,但均因未通过聆讯而失效。作为AI制药明星企业,英矽智能成立于2014年,其核心资产处于II期临床阶段,进展居全球前列。公司已开发逾20项临床或IND阶段资产,并授权三项资产予国际药企,合约价值超20亿美元。

自2018年起,英矽智能完成8轮融资,E轮融资后估值约13.31亿美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关键药物研发、AI模型开发及自动化实验室扩展等。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014.7万美元、5118万美元和8583.4万美元,年内亏损逐步收窄,从2.22亿美元降至1709.6万美元。

尽管如此,英矽智能的候选药物尚未实现商业化,且需持续高额研发投入。业内人士指出,AI制药商业化面临技术、数据与法规多重挑战。目前,AI制药主要分为AI-Biotech、AI-CRO及AI-SaaS三种模式,英矽智能属于AI-Biotech,专注自研管线授权,但需承担更高研发风险。

除管线开发外,英矽智能还通过软件订阅模式实现收入多元化,Pharma.AI年费最高达52.5万美元,客户包括复星医药、赛诺菲等。然而,公司高度依赖融资“输血”,2022年至2024年账面现金及其等价物持续下滑,负债净额分别达4.5亿美元、6.5亿美元和6.64亿美元。

为改善财务状况,英矽智能计划通过提供更多药物发现业务及软件解决方案提高市场渗透率,并密切监控成本与开支。业内分析认为,英矽智能的盈利前景尚不确定,但其多次递表反映了融资需求与行业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