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医疗企业一季度业绩全面下滑,行业面临转型挑战

近期,消费医疗企业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除少数例外,大部分企业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以净利润为例,超过40%降幅的企业多达7家,部分企业甚至转盈为亏。

典型案例如万泰生物,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277.7万元,同比下降141.98%。医美领域的昊海生科、眼科的爱博医疗以及“东北药茅”长春高新等龙头企业也均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

消费医疗全面疲软的原因包括消费降级、行业竞争加剧、存量市场开发过度及政策影响。首先是消费降级,经济下行导致中产家庭减少非必要支出;其次是价格战,如乔雅登雅致从每支5000-9000元降至980元;再次是存量市场饱和,如九价疫苗接种率接近20%,库存积压严重;最后是集采和监管加强,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面对困境,消费医疗企业尝试多元化转型,但收效有限。一方面,管线进展缓慢,如爱美客的关键项目仍处于临床阶段;另一方面,高溢价并购带来成本压力,如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公司股权。此外,开拓新适应症的效果也不理想,如九价HPV疫苗男性临床试验及生长激素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未能显著提升业绩。

尽管如此,消费医疗行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未来成功的关键在于深耕技术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及控制获客成本。技术创新如童颜针、少女针等新产品研发;差异化服务如爱尔眼科推出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获客成本控制则可通过新技术如AI或新渠道如小红书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医疗需要从粗放式营销转向精细化管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