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婴配粉市场商誉减值超30亿背后:乳业利润之战

伊利与蒙牛正逐步告别高增长模式,通过接受商誉减值消化过去负担。

财报显示,2024年,伊利营收1157.80亿元,同比下滑8.24%,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下滑18.94%,主要因澳优乳业商誉减值30.37亿元拖累。同期,蒙牛营收886.75亿元,下滑10.1%,归母净利润仅1.05亿元,暴跌97.8%,受贝拉米商誉减值及联营公司亏损影响,减值金额达39.814亿元。

两家企业商誉减值核心均来自婴配粉市场。2022年,伊利以62.5亿港元入股澳优,成为控股股东。澳优旗下“佳贝艾特”羊奶粉曾占据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进口量的60%以上。然而,随着中国出生率下降,婴配粉市场走向存量,行业规模收缩。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婴配粉线下销售额下滑9.8%,销售量和价格分别下滑9.4%和0.3%。

伊利表示,尽管澳优业绩逐年向好,但未达收购时预期,加之行业规模下降,故进行商誉减值处理。蒙牛对贝拉米亦采取类似逻辑,确认大量商誉减值。

尽管如此,婴配粉市场仍具战略意义。该品类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产品,如2024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毛利率达41.02%,远高于液体乳的30.98%。同时,液态奶业务明显下滑,伊利、蒙牛需抓住高毛利品类以满足资本市场对利润的期待。

在具体表现上,2024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金领冠”品牌实现双位数增长。相比之下,蒙牛奶粉收入下滑5.9%至33.2亿元。

为提升股东回报,伊利计划分红比例不低于70%,2024年拟分红77.26亿元,分红比例达91.4%。蒙牛则将分红比例从此前的30%左右提升至45%,派发现金利润19.9亿元。

展望未来,蒙牛提出“一体两翼”战略,目标2025年收入恢复低个位数增长。伊利则希望通过多品类运营和全球化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水平。2025年一季度,伊利营收同比增长1.35%至330.18亿元,展现出积极信号。

总体而言,乳业已进入利润驱动周期,婴配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