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规模在5月延续4月扩容态势,增至31.33万亿元,创下2022年赎回潮后的历史新高。
银行理财规模呈现“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特征。2025年4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增长2.05万亿元,符合季节性规律。此外,4月债市震荡偏强格局以及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的“存款搬家”效应也推动了规模增长。
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带动理财收益回暖,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阶段性回升。华源证券数据显示,4月纯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升至3.35%。同时,破净率和业绩不达标率持续下降,分别为0.5%和18.8%。
尽管如此,新发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仍呈下行趋势。民生证券统计显示,4月每日开放型产品、3个月-6个月(含)产品及6个月-1年(含)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分别降至2.01%、2.33%和2.5%。
从机构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4月末,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位居前三。国有大行中,除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外,其他大行理财公司规模较年初有所增长。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及中银理财规模接近2万亿元,有望进入2万亿阵营。
中信证券预计,新一轮存款降息将促进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年内有望达到33万亿元的历史高点。但廖志明认为,由于信用债收益率处于低位且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可能加大,2025年理财规模增量或有限。
专家指出,利率环境变化和股债“跷跷板”效应是影响规模变化的核心因素。若利率继续走低或股市不确定性增加,“存款搬家”现象或将持续。此外,信托SPV整改可能压缩低波稳健空间,对风险敏感的投资者或持观望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