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资金拆解:外资主导渐弱,南向定价权提升

核心结论:基于属地来源和历史交易行为的“两步法”框架,将港股资金面拆分为长短线外资、内资、港资等各类资金。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微观资金供求关系变化是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变量。聚焦港股市场,其作为内外资多方参与的重要市场,需系统性拆解并跟踪资金面动向。

采用“两步法”框架对港股资金面进行拆分。第一步,根据托管商机构地区来源和类型分类;第二步,通过“交易频繁度”指标进一步区分外资属性。

港股存量资金仍以外资为主导,但南下资金占比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5月13日,长线稳定型外资持股市值约11.6万亿港元,占43%,短线灵活型外资持股市值约5.2万亿港元,占19%。行业层面,外资在科技互联网及大金融板块占据主导地位。

南向资金占比从8%提升至20%,成交规模占比超20%。内资在电信服务、能源、医疗设备服务等领域持仓占比更高。行业分布显示,内资/港资优势领域较为分散。

拆分后各资金交易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稳定型外资偏长线持有,灵活型外资偏投机,南向资金换手率低且具备逆势操作特征。2022年以来,南向资金多次呈现“越跌越买”风格。

近期流向显示,3月以来外资持续流出而南向资金加速流入。南向累计流入约3400亿港元,长线稳定型外资、短线灵活型外资分别流出约1600亿港元、600亿港元。

行业层面,南向资金流入生物制药、软件服务等科技板块,同时大幅流入零售、银行、耐用消费等泛消费、红利行业,而外资在这些行业上明显净流出。

风险提示:部分资金数据为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或有出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