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发布: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10%

5月16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是国家数据局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印发的指导文件。

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10%,数据要素市场稳步推进,算力规模计划超过300EFLOPS。

《行动方案》强调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政务智能化水平,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深挖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方案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大行动,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地方品牌铸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产业培育、数字人才培育、发展环境优化及数字赋能提升。

在人工智能领域,方案提出深度挖掘应用场景,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基础设施方面,要求推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升级,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实现算力供需高效匹配。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此前表示,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体系化推进相关工作。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

上个月发布的《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明确7个重点任务,包括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等。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未来将研究出台更多增量政策。

政策红利下,我国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为1万亿元,2023年已突破2万亿元。预计2024年至2030年间,数据产业将以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发展,到2030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5万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