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鸣很忙冲击港股:薄利多销模式面临盈利挑战

被称为休闲零食行业“蜜雪冰城”的选手开始冲击港股。近日,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提交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门店突破1.4万家、GMV达555亿元,但毛利率长期低于8%,净利润率仅约2%。

2017年3月,零食很忙品牌在湖南长沙成立;2019年1月,赵一鸣零食在江西宜春开启商业版图。2023年11月,两个品牌合并后,采用双品牌策略运营。合并后的规模迅速增长,2023年底拥有6585家门店,到2024年增至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及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以加盟模式为主,2024年共新开8083家门店,相当于每天约新开22家。

尽管规模快速扩张,但盈利表现并不理想。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的毛利率分别为7.5%、7.5%和7.6%,净利润率分别为1.7%、2.1%和2.1%,经调整净利润率为1.9%、2.3%和2.3%。2024年净利润为9.13亿元,主要得益于门店数量扩张和收购事项,但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未实质性提升。

鸣鸣很忙收入超99.5%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商业模式依赖商品差价盈利,议价空间有限,同时需平衡加盟商利益,压缩利润获取空间。此外,物流仓储成本逐年递增,2022年至2024年在全国建立36个仓库,其中25个为自营。

低价策略带来的利润天花板问题凸显,部分品牌尝试从单一零食折扣店转向多品类综合性零售店。今年初,鸣鸣很忙宣布双品牌3.0店型铺开,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等多元化产品。然而,转型增加运营复杂性,如供应链管理和非标品损耗率提升等。消费者投诉也显示质量与安全问题,如食品异物、缺斤少两等。

专家指出,鸣鸣很忙的薄利多销模式短期内能快速占领市场,但长期低毛利可能制约发展。未来需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消费者心智,并从“价格敏感客群”向“长期价值用户”转化。行业竞争激烈,新选手不断涌入,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导致利润压缩,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国内休闲零食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9万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3.7万亿元,预计2029年达4.9万亿元。鸣鸣很忙计划通过IPO募资提升供应链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门店网络升级、科技能力和数字化水平等。然而,资本市场更关注盈利表现,而非单纯规模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