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临近,技术难题仍待突破

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2027年小批量上车实验,2030年实现量产。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表示,今年年底可供装车的全固态电池将下线,并于2027年实现批量交付。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也披露,其全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时间点为2027年。尽管多家企业制定了类似规划,但全固态电池从技术突破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与液态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寿命,被视为锂电池终极技术。更高的能量密度可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等人形机器人产品的续航能力。

然而,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指出,全固态电池在成本、循环寿命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预计2030年前难以有效解决,达到市场端应用水平存在较大风险。

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主要难点在于固态电解质的选择,目前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是三大主要研发方向。硫化物因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液而备受关注,但对密封性和工艺要求更高,且成本居高不下。

清陶能源和卫蓝新能源未选择硫化物路线,理由是短期内难以降低成本。根据欣旺达提供的数据,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成本约为当前液态锂电池的数倍,未来3-5年的降本空间尚不明朗。

国轩高科全固态项目总工程师潘瑞军认为,随着硫化物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其价格可能大幅下降,长期来看甚至低于液态锂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加工性好且成本低,但电导率较差;氧化物电解质电导率较高,但规模化制造困难。部分企业尝试将不同种类的电解质进行复合以取长补短,例如卫蓝新能源选择氧化物与聚合物复合的技术路线。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认为,氧化物与聚合物复合的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可能在成本方面更快达到商业化条件,尽管其性能可能不及硫化物。

现阶段,锂电池行业尚未找到兼具性能和经济可行性的全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因此,不轻易放弃任何一种可能通向终点的技术路线已成为行业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