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随着AI需求激增,阿里巴巴凭借云计算与大模型技术积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5月15日发布的2025财年Q4财报显示,阿里实现收入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经调整EBITA为326.16亿元,增长36%,超出预期。
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达710.77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重回双位数水平,表明电商业务逐步恢复优势。阿里云收入为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但整体增速低于预期。
本季度,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335.79亿元,同比增长22%;菜鸟收入215.73亿元,同比下降12%;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同比增长10%;大文娱集团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并实现盈利。
财报传递出积极信号,阿里已走出三年低谷期。淘天、阿里云等核心业务表现稳健,AI驱动战略逐渐显现成效。吴泳铭强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面对激烈竞争,阿里正通过多渠道拓展用户增长。去年9月起,阿里与腾讯达成合作,支持微信支付;今年5月,淘宝天猫与小红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红猫计划”。此外,淘宝闪购业务上线,联合饿了么提供即时零售服务,首日覆盖50城,并快速扩展至全国。
在AI领域,阿里确立了“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目标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公司明确未来三年重点投入方向,包括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开发。吴泳铭表示,2026财年将继续聚焦电商与AI+云的核心业务增长,同时塑造以科技为核心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为了凝聚士气,阿里复刻了象征创业精神的湖畔小屋搬入全球总部,并邀请马云、蔡崇信多次公开露面鼓励员工。5月8日,阿里重新开放内部论坛权限,促进各业务板块协同作战。吴泳铭提出将以饱和式投入推进几大核心战役,选择长期全局价值而非短期局部利益。
对阿里而言,重回创业状态不仅是战略需要,更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AI时代,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