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2022年,机器人行业经历了一波高潮。受疫情影响,投资人和创业者普遍认为机器人可减少人际接触、提高效率,因此各类机器人创业与融资活动激增。
服务机器人主打酒店、餐厅场景,代表企业如擎朗、普渡等,头部公司估值接近10亿美元;物流机器人聚焦仓储场景,以海柔创新、极智嘉为代表,头部企业估值达20亿美元;扫地机器人领域中,科沃斯、九号、云鲸表现突出,其中云鲸估值曾超300亿人民币,但近期一轮融资后估值降至115亿;协作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场景,越疆、遨博等企业估值未达10亿美元;其他特殊场景机器人包括水下及高空作业类型。
上一代机器人特征为联网化与弱人工智能结合,而至2025年,大模型赋能的具身智能成为新方向,想象空间巨大,推动新一轮更猛烈的融资热潮。
复盘上一代机器人经营数据发现,商业化进展缓慢,部分企业收入规模难以扩大,如云迹、越疆;毛利水平普遍在30%左右,研发投入占比高,三项费用合计占收入比超过60%-80%,净亏损率超50%;现金储备有限,覆盖亏损仅6-12个月。
从融资角度看,越疆科技各轮回报显著,种子轮投资人回报高达1068倍;优必选Pre-A轮投资人获500倍回报,但后期投资人收益有限;极智嘉估值迅速攀升至150亿人民币,PS倍数过高,未来上市后D、E轮投资人或面临亏损风险;云迹D轮融资估值40.8亿人民币,2022年收入1.6亿,亏损3.6亿。
当前具身机器人天使轮直接跃升至1亿美元估值,发展速度远超上一代机器人。尽管两者技术代际差异明显,但时间终将验证其商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