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被称为“全能Agent”的Manus宣布全面开放注册,用户无需排队即可获得1300积分的使用份额。同时,市场流传其正以15亿美元估值融资的消息,但官方回应称此消息严重失实。
尽管如此,Manus仍需应对国内版本开发及竞争压力。目前,海外版已开放,而国内版显示“由通义千问提供专属模型支持”,待正式上线后将直接与国产Agent类产品竞争。
自3月发布以来,Manus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却也因访问量过大一度导致官网崩溃。随后,市场上涌现出多个开源复刻项目,如OWL、OpenManus等,同时字节跳动的Coze Space和百度的“秒哒”“心响”相继落地。
在商业化方面,Manus推出三档付费计划,价格从每月19美元到199美元不等。然而,其较高的定价和有限的免费积分让部分用户感到成本过高,转而在二手平台购买早期账号。数据显示,4月Manus全球访问量下降22.74%,用户关注度有所分散。
与此同时,更多Agent类产品不断涌现,例如设计类Agent Lovart和播客生成器ListenHub。投资人对垂类Agent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创业者和技术人员也在积极调整方向,探索Agent技术的新应用场景。
面对激烈竞争,Manus及其同类产品需解决商业化、用户体验及续费率等问题,以实现长期发展。市场正在快速变化,开发者与用户都在寻找适合自身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