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曾击败全球“药王”K药的康方生物再次经历股价剧烈波动。4月底,康方宣布核心双抗产品依沃西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战胜百济神州的产品,同时PD-1单抗在美国获批两个适应症,依沃西国内第二个适应症也获批准。
利好消息推动康方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创始人夏瑜表示,经过5年波折,股价从发行价涨至超100港元。然而,戏剧性的一幕随即发生,持有依沃西海外权益的Summit公司股价暴跌36%,导致康方股价一度下跌超10%。
市场认为依沃西初步总生存期(OS)数据未达预期,低于多数肿瘤学家认可的临床意义阈值。夏瑜解释称,OS并非此次研究的主要终点,而是为了在国内获批适应症而设计的临床试验,部分市场解读偏离了问题本质。
投资者对此意见分歧,一部分认为战胜K药的叙事破灭,另一部分则从成本与效率角度支持康方策略。这种分歧并非首次,去年5月康方因临床数据消息股价暴跌45%,后因击败K药实现反转。
夏瑜选择了一条高风险路径。十余年前,康方并未跻身率先进入医保的国产PD-1“四小龙”,屈居第五位。尽管如此,夏瑜仍坚持追求“大结果”,从PD-1转向争议较大的双抗领域,并直接挑战K药。
复杂的临床开发体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康方目前针对依沃西已开展近30项临床研究,覆盖近20个适应症。在融资环境遇冷的情况下,康方未像其他药企那样通过出售管线回血,而是通过阶段性进展不断撬动资本信心。
康方由夏瑜等四位海归博士于2012年创立,立志只做“first-in-class”药物。2015年将一款自研单抗药物以2亿美元授权给默沙东,此后融资一路顺畅,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
在PD-1竞争中,康方未能抢占先机,2021年8月才推出首款PD-1单抗药物,错失进入医保的时间窗口。夏瑜果断放弃红海竞争,将销售权委托给正大天晴,为公司节省了大量资源。
随后,康方转向双抗领域,2022年6月自主研发的首款双抗产品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双抗药物。2024年5月,依沃西在III期“头对头”临床研究中击败K药,推动康方和Summit股价暴涨。
尽管数据时常引发争议,但研发成果频繁获得认可,支撑了康方市值。2024年康方总收入为21.24亿元,当前港股市值接近750亿港元。今年4月,依沃西再度击败百济神州的PD-1产品。
2025年2月,合作方Summit与辉瑞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依沃西与辉瑞多款ADC的联合疗法。夏瑜认为,真正的国际化不仅是产品销售全球化,更是全方位的国际化。
随着两款首创双抗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康方商业化体系进行新一轮调整,新药市场开发将以院内市场为核心。若能将产品优势转化为销售收入,康方有望再次突破自身发展天花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