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中国量贩零食行业龙头鸣鸣很忙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上市进程。如果成功,其将成为“港股零食量贩第一股”。回顾该品牌发展历程,2017年从街边小店起步,通过低价策略、加盟模式与资本助力迅速扩张,至2024年底门店数量突破14000家,年零售额达555亿元。
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头部玩家如赵一鸣、零食很忙等通过激进的价格战和拓店策略,挤压本土零食品牌的生存空间,形成“北万辰,南鸣鸣”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鸣鸣很忙转向通过挤压加盟商生存空间实现增长,99.5%的收入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产品赚取差价。
然而,加盟商问题成为企业发展暗礁。2024年有273家加盟店因经营不善关闭,而今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一隐忧进一步加剧。多位加盟商表示后悔入局,早期入局者曾实现一年回本并获利丰厚,但如今开店成本高达百万元,且回本周期延长至2-3年。
当前行业闭店率在10%-20%之间,新加盟商面临高风险。以高校周边为例,尽管大学生消费频率高,但季节性波动明显,且高额房租进一步增加压力。某160平方米校园店月租金为4万元,加上其他开支约3.1万元,综合毛利率仅18%,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率不足8%。若营业额达到500万元,按130万元前期投入计算,回本期超过3年,且受同行加密及多业态竞争影响,实际周期可能更长。
加盟商还面临总部稽查严苛的问题,例如货架整理不到位或收银话术未完成被扣分,评分低对门店运营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下沉市场消费者逐渐倾向于电商平台购买白牌商品,导致店内客单价下滑。年轻宝妈群体减少零食购买频率,也使县域零食折扣店经营愈发困难。
同时,总部向加盟商强配库存积压的大日期产品,进一步加大加盟商资金压力。大型连锁企业上市后,需维持资本市场数据增长,通常会加速开店、加密布局,挤压加盟商盈利空间。与新茶饮行业类似,零食折扣店同样面临点位有限及同质化竞争问题,但受限于SKU众多,出海难度较大,只能在国内市场继续内卷。
综上,尽管量贩零食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但对小加盟商而言,如何收回百万本金仍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