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户外品牌伯希和冲刺港交所,平替之路能否持续?

2025年4月,国产户外品牌伯希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标成为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领域领军者。作为被市场称为“始祖鸟平替”的品牌,伯希和的崛起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国际品牌主导的户外市场中,伯希和以“平价高性能”定位切入大众需求。其产品均价约500元,对比动辄数千元的始祖鸟等国际品牌,形成显著价格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伯希和经调整净利率达17.2%,远高于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集团的4.5%。

伯希和的成功离不开技术突破与营销投入。自2013年起,创始人刘振、花敬玲夫妇研发自有技术体系PT-China,并整合国际高端材料如eVent、VIBRAM等,形成“自主+外采”双轨技术模式。同时,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1.2亿元增长至5.8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稳定在30%-33%之间。

尽管发展迅速,伯希和仍面临多重挑战。品牌命名争议不断,因其与法国探险家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同名,引发公众反感。此外,代工生产模式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问题频现,部分消费者反映不同产地产品存在明显差异。

行业竞争加剧亦为隐忧。目前户外平替赛道参与者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忠诚度较低。同时,安踏收购狼爪等动作表明,传统巨头正加大对细分市场的布局力度。此外,伯希和营收高度依赖经典系列冲锋衣,其他品类拓展效果有限,如2020年引入的鞋类业务仅占2024年营收1.9%。

展望未来,随着户外运动红利逐渐进入平稳期,伯希和需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与产品差异化,摆脱单一“平替”标签。上市后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品质保障,将是决定其长期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