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前夕,北京丰台的张宪实(化名)在某大厂系旅行平台购买三张火车票时,被捆绑销售了204元的行程滞留津贴险。他发现订单中多出了三份由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承保的保险产品,而这些保险是在未明确提示的情况下默认勾选的。
经调查发现,在购票过程中存在三处涉及保险推荐的地方。前两处为显眼的保险勾选按钮,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购买;第三处则较为隐蔽,位于付款前的弹窗页面,提示“路途意外影响行程,请注意滞留风险”,并以小字标注“本模块为保险投保页面”。用户需点击“继续支付”才能完成购票,但此举同时意味着同意购买保险。
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超指出,这种设计利用了消费者急于购票的心理,将重要信息隐藏或用小字标注,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此外,页面未强制提示保险合同内容及免责条款,违反了《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认为,该操作属于变相默认勾选,不符合“自主确认”要求,违反了现行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这种模糊投保方式可能在理赔环节埋下隐患,若用户未阅读相关条款,双方可能因理赔条件或责任范围产生争议。
对于保险本身,张宪实质疑其保障内容与自身需求不匹配。保险合同显示,每份保险包含8项保障内容,如航空意外伤害、误工费等。李文中分析,由于张宪实选择火车出行,航空意外保障显然多余;且其父母已退休,误工费保障同样错配。李超补充,该保险将多种交通工具的风险保障叠加,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针对此问题,记者联系了华泰财险和浙江鼎宏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华泰财险回复称,公司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保险产品条款、免责声明等信息清晰披露,并与合作渠道沟通完善信息披露标准。然而,记者注意到,《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已于2020年被废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