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白酒行业调整的核心问题不仅是库存积压,还包括经济趋势、消费迁移及产业发展方向等多重因素。
自2016年起,白酒行业逐步走出2013年至2015年的调整期,迎来高端化复苏。然而,近年消费能力下降导致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形成恶性循环。
尽管2024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同比下降1.8%,销售收入却达到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为2508.65亿元,同比增长7.76%。这表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略有提升。
市场派认为,当前调整的烈度可能超过2013年的那一轮。数据显示,多家白酒上市公司经销商数量显著减少,合计减少4000多家,头部企业亦未能幸免。
白酒经销商的大规模退场表明,行业调整正在深入。同时,白酒上市公司的业绩分化加剧,连头部阵营也难以避免。如五粮液与茅台差距拉大,泸州老窖落后于山西汾酒。
2024年增长先锋如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速大幅下滑。贵州茅台若海外扩张乏力,增长或难以为继。
白酒行业核心驱动力正发生变化,从“品牌时代”转向“消费时代”。运营重心由层层销售转为争夺消费者心智。存量市场竞争中,“少喝点、喝好点”趋势明显。
市场结构逐步从金字塔形转向哑铃型,次高端和大众市场成为增长点。例如,山西汾酒依靠青花汾酒和玻汾保持高增速,而牛栏山因错失高端化时机,未来地位堪忧。
商务用酒需求下降,但民间宴席场景相对稳健,成为各品牌竞争重点。专供宴席市场的产品层出不穷,如梦之蓝水晶版、水井坊龙凤系列等。
渠道层面,传统大商模式失效,BC联动成为主流。多家厂商强调终端数量增长的重要性,并将开瓶率作为考核目标,以推动终端消费和消化社会库存。
部分白酒公司开始控制核心产品出货量,稳价促市场,调整运作模式以顺应新趋势。与2013年的快速调整相比,本轮调整更显漫长,拐点尚未显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