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新势力财报数据展现出明显分化趋势。
小鹏汽车以9.4万辆交付量登顶销冠,预计营收151.9亿元至157亿元,同比增长132%至139.8%;理想汽车交付9.29万辆,同比增长15.5%,但预计营收234亿元至247亿元,同比下滑3.5%至8.7%。零跑汽车以8.76万辆交付量和14.9%毛利率异军突起,而蔚来主品牌仅交付2.73万辆,预计一季度营收总额在123.67亿元至128.59亿元之间。
资本市场反应也出现分化。小鹏港股股价涨幅达66.2%,市值升至1476亿港元;理想股价上涨18.1%,蔚来则下挫12.2%,总市值不足700亿港元。
具体来看,零跑汽车一季度交付量87552辆,同比增长162%,营收100.2亿元,净亏损收窄至1.3亿元。C系列交付量占比达77.5%,推动毛利率提升至14.9%。零跑副总裁李腾飞表示,今年目标为年销50万至60万辆,毛利率10%至12%,并努力实现盈亏平衡。
小鹏汽车未正式发布一季报,但累计交付94008辆,同比增长331%,位居榜首。预计第一季度总交付量为9.1万至9.3万辆,营收150亿至157亿元,同比增长129.1%至139.8%。小鹏CEO何小鹏预计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
蔚来计划今年销量翻番,并于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然而,一季度旗下品牌累计交付4.21万辆,主品牌仅交付2.73万辆,预计营收123.67亿至128.59亿元,同比增长24.8%至29.8%。分析认为,单车收入或下滑,盈利能力承压。
理想汽车一季度交付9.29万辆,同比增长15.5%,收入预计234亿至247亿元,同比下滑3.5%至8.7%。尽管增程式车型需求稳定,但纯电车型进展缓慢,叠加价格战压力,导致毛利率承压。
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下,行业加速分化。小米汽车通过“硬件+生态”模式上调2025年交付目标至35万辆;小鹏将智驾系统下放至低价位车型,扩大市场份额;零跑借助Stellantis集团共享架构降低研发成本,并布局欧洲市场。
跨界融合方面,智己汽车获94亿元融资,重点研发线控转向与智能底盘技术;极氪与领克合并后优化成本结构。蔚来将37亿元融资用于技术研发。
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指出,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效率竞争转变,资源向具备技术深度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