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水崛起:饮料市场的新趋势与消费心理变迁

加班一周的Xena一边饮用养生水,一边期待周末的到来。这种“边熬夜边自救”的生活方式让养生水成为年轻人保持健康的“救命稻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仅为0.1亿元,国内仅有4个品牌布局该领域。然而到2023年,市场规模涨至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预计2024年至2028年的五年内复合增速将超过88%,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

“中式养生水”以红豆、薏米、红枣、桂圆、枸杞等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通过煮制或萃取工艺制成即饮植物饮料。目前市面上常见产品包括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酸梅汤和小吊梨汤等。

《Z世代健康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68%的Z世代消费者认同“药食同源”概念,他们既追求养生功效,又注重适口性和便捷性。瓶装中式养生水满足了这一需求,开盖即可饮用。

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式养生水所在的植物饮料类目同比增速达37.64%,远高于即饮茶(无糖茶)4.1%的增长水平。魔镜洞察数据表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主流电商平台中以红豆薏米水为代表的中式养生水销售额超过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62%。

企业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2022年前仅有4家企业布局养生水,而到去年底,国内布局该领域品牌已超40家,包括统一、康师傅和元气森林等巨头。例如,元气森林于2023年初推出“好自在”系列,包含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和绿豆水,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市场份额高达58.6%。康师傅则推出决明子大麦饮和枸杞菊花茶,统一引进熊津玉米须和枳椇子“汉方”植物饮料,好望水也推出“照顾系列”,半年内销售额破亿元。

然而,饮料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决策具有高度随机性,品牌转换频繁。回顾历史,当年气泡水在便利店冰柜攻城略地时,没人料到五年后爆款会变成装着枸杞的塑料瓶。

饮料行业自诞生以来始终以甜蜜滋味为核心卖点。随着现代营养学对糖分研究深入,一场健康化革新逐渐展开。从含糖量惊人的可口可乐到当代无糖茶饮盛行,这条纵贯三个世纪的产业变革轨迹折射出消费者健康认知的变化。

1886年,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可口可乐,配方中每3.8升需超过2公斤蔗糖。20世纪初,每瓶170毫升的可口可乐含有超过4勺蔗糖。但随着大众健康意识觉醒,“糖”的革命拉开帷幕。

2018年,元气森林“0糖0脂0卡”气泡水流行,引得众多品牌跟进。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限制高糖食品生产销售,推动低糖或无糖食品消费。

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营销推广“0糖更健康”概念,推动无糖茶饮市场爆发式增长。Euromonitor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124亿元,未来五年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无糖茶饮市场虽吸引众多品牌入局,但也逐渐陷入同质化困境。年轻消费者成为主要推动力量,但他们对茶的认知仅停留在大类茶种上。

饮料行业的消费心理始终在健康焦虑与口腹之欲间博弈。当养生水被疯狂囤货时,“重新爱上可乐”成为部分年轻人对抗内卷的生活宣言。据可口可乐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超预期,达到470.61亿美元,全年增长3%。

消费者会在不同场景切换健康与纵享类饮品,凌晨加班喝红豆薏米水提神,周末聚会却配冰镇可乐放松。这种分裂式消费正在重塑市场逻辑:没有永恒的爆款,只有不断被重新定义的需求。

《疯传》作者乔纳·伯杰指出,品牌老化始于停止取悦消费者。以元气森林为例,其正从单一爆款向全线产品矩阵转变,通过创新产品打好品牌基础。

饮料行业周期性震荡从未停歇,潮汐规律恰似一个永恒的莫比乌斯环。在需求悖论中,没有永恒的爆品,只有永远寻找借口取悦自己的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