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姜哲源放弃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创办松延动力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今年4月,公司旗下的N2机器人在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获得亚军,引发大量关注。
比赛结束后,络绎不绝的投资人拜访和机器人订单纷至沓来。一位去年放弃了松延动力offer的工程师也重新表达了加入意愿。姜哲源出生于1998年,自幼儿园起便在清华大学教育体系中成长,并以北京市高考第28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松延动力成立仅两年就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金额超2亿元,投资方包括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第6轮融资。
姜哲源在公司内部担任董事长兼CTO。过去两年中,他经历了从迅速融资到资金紧张、再到业务复苏的过山车式发展。2023年创业初期,他快速获得3000多万元融资,但后续因研发进展缓慢,账上现金一度仅能支撑10个月。通过调整团队和技术方向,公司逐步走出困境。
松延动力目前拥有三款主线产品:通用型人形机器人“E1”、高动态人形机器人“N2”及仿生机器人小诺。其中,N2售价3.99万元起,远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
2025年5月11日,松延动力召开生态战略启动大会,宣布N2机器人大订已突破1000台。姜哲源表示,今年将是松延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公司已在多地布局生产基地。
创业源于姜哲源对开放任务的兴趣,他将创业视为发挥真实能力的机会。读博期间,他在导师支持下组建团队开发出一台人形机器人。2023年正式辍学创业后,团队成员多为清华与中科院等高校的顶尖人才。
早期发展顺利,但在3000多万元入账后,团队陷入无序扩张,资金很快告急。2023年底,姜哲源意识到危机并重新聚焦技术,通过设计特殊面试题筛选出核心算法团队成员,实现技术快速迭代。
今年央视春晚后,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攀升,但松延动力缺乏商业化能力。姜哲源决定参考小米策略,发布高性能产品搭配低价位,形成社交话题。3月14日,公司发布具备后空翻能力的N2机器人,定价3.99万元,引发行业热议。
尽管如此,朱啸虎公开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价值,并称金沙江创投正批量退出相关企业。姜哲源对此感到无奈,强调金沙江早已退出投资。他表示,当前客户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与文旅行业,虽市场规模有限但需求真实。
姜哲源承认,人形机器人要进入家庭环境还需3~5年时间,主要难点在于泛化性。他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目标是打通从研发到售后的完整闭环,使公司摆脱对融资的依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