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航空的员工正面临严峻困境。近期,有飞行员在网络控诉公司连续三年欠薪且未缴纳社保,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危机,不得不通过送外卖、摆地摊等方式维持生计。
作为一家以国产民机运营为特色的廉价航空公司,幸福航空曾拥有25架新舟60飞机和5架波音737-800飞机,开通40余条航线。然而,其经营状况长期不佳,成立10余年来持续亏损,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的110%攀升至今年的200%左右。
与幸福航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廉价航空如春秋航空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22.73亿元,吉祥航空净赚9亿元,华夏航空则盈利超2亿元。这反映出行业内部的冰火两重天景象。
廉价航空起源于1966年的美国西南航空,其核心理念是以低成本运营吸引乘客。例如,西南航空仅使用波音737单一机型,减少维护成本;取消头等舱,增加经济舱座位;不提供飞机餐以节省开支。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亚太航空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在中国,廉价航空市场潜力巨大。截至去年,中国低成本航空占国内航线市场份额仅为8.1%,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根据民航局规划,到2035年,运输机场数量将达450个,支线机场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为廉价航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然而,幸福航空的问题并非行业普遍现象,而是自身原因所致。自2008年成立以来,幸福航空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股东频繁更迭导致战略不稳定。同时,其主力机型新舟60在市场接受度、利用率和故障率等方面存在劣势,叠加高铁对支线航线的冲击,使其经营举步维艰。
近年来,廉价航空市场竞争加剧。一方面,头部航司如春秋航空凭借成熟运营模式占据优势,其客座率高达91.5%,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传统全服务航司也开始下沉市场,部分经济舱票价甚至低于廉价航空,进一步压缩后者利润空间。
此外,整个民航业面临“旺丁不旺财”困境。2025年一季度,航空公司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但平均票价同比明显下降,经营效益不及预期。即使是低成本运营的春秋航空,一季度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6.39%。
对于幸福航空而言,要摆脱当前困境,不仅需要解决债务问题,还需引入具备行业经验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全面改革与重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