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打‘滴血验癌’的公司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觅瑞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上市。然而,其核心产品技术尚未成熟,市场教育亟待加强,自身缺乏造血能力,引发对其未来发展的质疑。
觅瑞集团的核心技术基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上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miRNA在基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成果于20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觅瑞集团据此开发出胃癌早筛产品GASTROClear,分为IVD和LDT两种模式。其中,IVD模式被称为‘滴血验癌’,仅需5ml血液即可检测胃癌,一期灵敏度高达87.5%。
尽管技术真实有效,但GASTROClear在中国尚未商业化,且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其特异性仅为68.4%,可能导致较高的假阳性率,消费者可能仍需依赖传统胃镜进行确诊。其次,价格方面,GASTROClear定价为150-250美元,高于传统胃镜的80-200美元区间,性价比不占优势。
觅瑞集团近年来暂停其他业务,全力推进GASTROClear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进程。但由于新冠疫情后业务调整及研发支出增加,公司业绩下滑。2024年营收降至2028.27万美元,亏损扩大至9221.47万美元。此外,中国癌症早筛体系尚未完善,医保覆盖有限,进一步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展。
资本市场上,觅瑞集团受到多方投资者青睐,先后完成多轮融资,总额超1亿美元。然而,随着行业热度下降,头部企业普遍承压,觅瑞集团亦难独善其身。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261.25万美元,资金压力巨大。此次IPO预计募资8.81亿港元,但仅能覆盖一年半的亏损。
从长期看,觅瑞集团需要解决技术优化、市场教育及盈利能力等问题。目前,公司仅有GASTROClear一款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其余产品仍处于早期研发。高研发投入及营销支出导致持续亏损,短期内难以实现自我造血。资本市场能否给予足够耐心,将直接影响觅瑞集团未来的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