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票根’模式:消费需求升级与供给挑战并存

在情绪价值驱动下,演唱会、音乐节等成为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流量来源。深蓝智库调研发现,以电影、演出、赛事为核心的‘旅游+票根’模式正重构文旅消费链条。

从哈尔滨极地公园凭《哪吒2》票根免票或打折,到南京推出‘1+3’优惠活动联动景区、住宿、购物,单一消费场景正在融合,催生更大市场机遇。然而,供给不规则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亦成行业痛点。

今年初,《哪吒2》火爆全球,哈尔滨极地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凭借电影票根提供折扣或免票福利,吸引游客。‘五一’假期前,北京演艺集团举办《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假面舞会,推出‘假面舞会+演出票+酒店住宿’套餐,吸引外地观众。上海文化广场则围绕该音乐剧,联动海马体推出‘共创拍摄活动’,凭票根享受优惠。

5月9日,南京市文旅局发起‘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乐享‘1+3’优惠活动’,观众可凭门票享受游览景区、住宿餐饮、商场购物三重优惠。飞猪去年发布多期‘跟着音乐剧去旅行’促销活动,今年又与QQ音乐联动推出‘跟着音乐环游世界’机票次卡。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认为,‘旅游+票根’关联演出及周边、旅游等消费场景,将不同场景串联,为OTA平台、文旅企业和目的地带来发展契机。该模式打破演艺、体育、旅游、商业圈层壁垒,重塑消费链条。

消费者需求激增和出游习惯改变推动‘旅游+票根’发展。马蜂窝大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等活动带动目的地旅游相关消费激增,天津热度上涨266%。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3月,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凤凰传奇苏州演唱会推动工业园区跻身热门商圈TOP3;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吸引82%岛外观众。

程超功表示,大众旅游时代呈现多元化、碎片化和品质化特征。碎片化使旅游与生活的界限模糊,消费延伸至大休闲、大文娱领域。品质化注重体验品质,优质文化产品成为优秀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吴丽云指出,情绪价值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新兴旅游业态和热门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为游客创造独特情绪体验上。

企业布局面临难点。程超功坦言,‘票’的供给极不规则且优质供给不足,大型演出常‘一票难求’,现有运作模式为‘点状’供给,不利于稳定产品设计。传统旅游演艺类产品滞后于市场需求演变,面临生存挑战。

飞猪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旅游+’模式处于探索期,如何捕捉需求、匹配供需关系是行业需思考的问题。吴丽云认为,未来旅游企业可推出‘酒店+门票+交通’打包产品,引入交通要素后根据客源地差异提供多样化组合方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差异化程度。

吴丽云认为,旅游企业通过‘旅游+’模式开展跨界融合迎来发展机遇。传统观光型景区、标准化酒店进入红海市场,而新业态仍处蓝海阶段。旅游企业应聚焦情绪价值深度挖掘,打造更具情感温度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吸引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