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争议背后:创业者需放下英雄叙事,回归产品本质

汽车产业是被监管最为严格的产业之一,在生命面前,任何创业者的英雄叙事都需要转换视角,放低姿态敬畏社会大众的期待。用户购买产品后,与生产者形成契约关系,尤其在智能汽车时代,这种关系贯穿全生命周期。

雷军是中国互联网30多年历史中的标志性人物。从金山到小米,再到造车,他的每一步几乎都踩中了风口。2022年8月,雷军的一场演讲抚慰了许多创业者和普通人的心灵。他分享了自己穿越人生低谷的经历,强调「熬过绝望低谷,你便无人能敌」,激励无数人。

雷军的创业梦想源于大学时期阅读的《硅谷之火》,他深受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创业先驱的影响。顺势而为成为他在创立小米之前最重要的经验总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2023年3月,雷军宣布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正式上市,并迅速获得市场认可。然而,2025年3月,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三名年轻女性因未能及时接管NOA智驾系统导致车辆起火遇难。此事件引发了一场监管风暴,众多车企调整了对智驾技术的宣传口径,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进程受到影响。

关于这起事故的责任归属,网络上展开了激烈讨论。部分观点认为驾驶者应承担全部责任,但也有声音质疑小米在智驾方面的宣传是否存在夸大或技术逻辑存在漏洞。尽管目前尚无官方调查结果表明小米存在法律过错,但外界对其态度和处理方式仍存质疑。

4月初,小米SU7遭遇性能降级风波,其Ultra版本通过OTA更新将最大马力从1548匹降至900匹,解锁条件极为苛刻。同时,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证实仅为装饰件,引发车主退订潮。小米虽公开致歉并提出补偿方案,但仍未能平息争议。

5月中旬,一位微博大V宣称将起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要求退一赔三。经与小米高管约谈后,双方未达成一致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雷军在小米15周年内部讲话的内容被曝光,其中对智驾事故的评价引发批评。雷军提及「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这一表述被认为忽视了消费者选择不同品牌可能带来的安全性差异。

汽车行业不同于其他领域,它直接关乎生命安全,因此不存在所谓的「新手保护期」。近年来,中国监管部门对造车新势力给予了较高包容度,但企业仍需以高标准对待产品质量与用户责任。相比美国市场历史上多次高额赔偿案例,中国汽车市场的环境相对宽松。

自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内掀起了新造车运动,涌现出多位创业明星。他们通过创新改变了行业格局,但也面临诸多争议。雷军以其个人IP深度参与营销活动,影响了传统车企的营销策略。然而,进入汽车产业后,创业者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放下英雄叙事,回归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轨道。

推迟发布的小米YU7标志着小米汽车正逐步回归原有节奏。外界期待雷军能够以普通汽车人身份回应批评与质疑,用实际行动和优质产品证明自身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