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至 25 日,北京 798 艺术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盛会 —— 知乎第十一届新知青年大会。这场以 “For the future,Be the future” 为主题的年度活动,吸引了数万用户与行业先锋齐聚,通过 13 场论坛对谈、沉浸式互动展区、创作者盛典等多元形式,展现了知乎社区十一年来从 “知识分享” 到 “文化共创” 的蜕变历程。
十年蜕变:从答主聚会到先锋文化节的进化之路
自 2013 年首届盐 Club 起,新知青年大会便成为知乎连接答主与用户的重要纽带。在脱口秀还未兴起的时代,新知青年大会就以“15分钟”分享环节著称,话题横跨科技、文学、经济、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李开复、张朝阳、郎朗、张译、陈佩斯、霍建起、马家辉、梁文道与知乎答主们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2025年,历时十一届的新知青年大会迎来新的蜕变,进一步打破场域边界,用5场主论坛、7场分论坛共12场跨界对谈,无“围墙”的展区设计,让嘉宾、答主、观众更紧密地互动交流,充分诠释无界分享的社区精神。
本届大会采用了 “无围墙展区” 设计,主会场与互动区有机融合。观众既能在主论坛聆听 AI 投资人李广密与科技媒体人张鹏关于 “AGI 未来” 的深度对谈,也能转身走进 “AI 变量研究所”,围观大模型从业者探讨技术前沿;既能在 “落日放映室” 参与电影《年会不能停》的荒诞喜剧讨论,也能在 “前方核能” 主题展触摸大国重器模型。这种 “打破场域边界” 的设计,让科技与人文、学术与生活实现了无缝衔接。
科技浪潮下的多元对话:AI 成为核心议题与跨界催化剂
AI当之无愧成为今年的最大关键词。在主会场,拾象创始人及CEO李广密、极客公园创始人&总裁张鹏论道AGI和可见的人类未来,李广密认为,Coding Agent是观测通用Agent的重要窗口,有望年内实现,同时也期待多模融合的“世界模型”能早日问世。
蔡康永、俞白眉、梁海源、许纪霖、程衍樑等文化界与学界名人,深度探讨了AI对人类表达的显性和隐形影响,在创作者们看来,AI可能替代很多,但人类的思想、感情、甚至是“留白”的艺术,都是无法替代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简里里从人文、学术角度分析了AI对人类生活和心理的改变;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42章经创始人曲凯、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季宇(mackler)、阿里巴巴算法专家曹宇、硅基流动创始人袁进辉、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苏洋等大模型从业者现场开启“AI变量研究所”,探讨大模型前沿技术方向;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Thomas看看世界则分享了AI与摄影结合的可能……
互动展区成为 AI 技术的 “微缩实践场”。围棋世界冠军马晓春与 AI 棋手的对弈吸引众人驻足,智能辅助驾驶汽车、飞行汽车、外骨骼机械臂等前沿科技产品提供现场体验,二次元算法涂鸦装置则让观众亲手 “创作” AI 艺术作品。这些沉浸式互动,让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未来生活图景。
除了 AI,大会还覆盖文学、史学、影视、健康等多元领域。作家兼编剧饶雪漫、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刘宁、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李玮与盐言故事作者一起,交流了不同时代风口下的文学创作与影视开发的洞察,以及Z世代的消费趋势;《黑镜》第七季导演王昊鹭、启明创投合伙人王世雨、人工智能学者高庆一、FizzDragon创始人兼CEO陈卓、媒体人丁丁张结合科幻与现实,揭示人类正在步入的未来,但基本原则是:人性的维度永远高于科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姜萌、答主“甲骨文”、“宁南左侯”、“首阳大君”等公共史学创作者们共同探讨如何在史学创作中写出烟火气。
此外,在新知青年大会现场,运动健康、心理、科技、数码、家电等分论坛吸引各领域爱好者参与。营养师顾中一、骨科医生孙悦礼、资深跑者藏原、自行车爱好者聋骑士彼得潘、国家级田径裁判萌爸Kyle、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学组委员李野分别带来从工位到运动场的健康生活提案,现场传授运动、膳食等健康管理专业知识;简单心理创始人兼CEO简里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小华、复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杜世超、公益法律服务者罗仪涵围绕职场人关心的情绪劳动、职场“人格”标签与价值感等问题,给出专业“诊断”;导演俞白眉、影评人张小北、京东家电家居生活事业群黑电业务部总经理马先跃、小米集团中国区电商部总经理陈幕楠、三星电子大中华区视听营业部副总裁孙志涛,则共同探讨了现实主义影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以及百吋大屏电视代表的家庭影院观影趋势。
作为科技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知青年大会的展区也一直是吸引公众驻足的焦点。各大品牌、IP、答主各显身手,将趣味性与互动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分别以“前方核能”和“筑梦苍穹”主题展,带大家领略大国重器;茅台王子茅茅萌趣现身,互动展位投骰赢好礼,免费美酒惊喜相送,快乐一步到位;在斯利安活性叶酸原研中心,与叶酸国际标准制定者共探降血同转盘挑战,健康知识福利双丰收;京东黑电100吋大视界,现场感受小米、三星百吋电视极致观影体验,走进家庭影院新趋势;开心麻花、爱奇艺、浪浪山携大火IP吸引观众拍照打卡;知乎吉祥物刘看山与艺术家合作,一起收集办公废纸创作刘看山环保艺术装置,号召大家关注环境保护;游戏电竞、现场音乐Live、落日电影放映、非遗体验、知识王者竞赛……
社区精神的延续:百位答主见证知识普惠的力量
在创作者盛典环节,2024 年度 27 个领域的新知答主集体亮相。其中,AI 从业者占比显著提升:AI 芯片创业者季宇解构硬件生态竞争逻辑,算法专家曹宇预言大模型计算单元进化方向,数学物理研究者苏剑林以 “公式美学” 解读技术课题,形成独特的 “AI 思维链” 分享。
科普创作一直是知乎的平台底色,答主们创作了大量兼具科学精神与普惠价值的科普内容,持续推动科学内容“破圈”。此番公布的年度新知答主名单中也涌现出多位优质科普创作者。既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队”机构号持续分享大国重器科研成果,也有杂然赋流形丶、犬君拌汪酱、杨溢等来自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方向的科研人员在科普一线的不懈创作,这些新知答主的创作,也早已形成了“学术研究—大众科普—社会行动”的良性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新知答主Cecilia和钱程同时获得了“知乎十年新知答主”殊荣,两位答主均在知乎上创作了超十年的时间。母婴领域创作者Cecilia,时常分享如何拥抱AI并赋能家庭教育,帮助越来越多家长解答困惑;答主钱程则是一位一线食品研发工程师,面对食品安全谣言总是第一时间在知乎正本清源,这种独属于知乎的社区责任,在经年累月间内化成了创作习惯。
从首届盐 Club 到第十一届大会,知乎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正如创始人周源所言:“知乎始于社区,但不止于社区。” 如今的新知青年大会,已成为连接科技、文化、艺术产业的跨界平台 —— 中国核工业与航天科技的 “大国重器” 展,茅台、京东等品牌的互动体验,开心麻花、爱奇艺的 IP 联动,展现出知识社区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
当 AI 成为基础设施,知识的价值愈发凸显。第十一届新知青年大会不仅是对过去十一年的总结,更是知乎在 AI 时代的一次宣言:通过汇聚各领域专家,构建 “专业讨论 — 知识普惠 — 产业创新” 的生态闭环,让知识不仅停留在屏幕,更能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正如大会口号所言:“For the future,Be the future”——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知乎正以知识为锚点,与新知青年共同定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