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美胶原蛋白含量争议暴露行业标准缺失

5月24日,香港大学化学博士郝宇发布检测报告,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下限,且关键成分甘氨酸未检出。

巨子生物当晚回应称,产品合规,并已委托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郝宇次日表示,巨子生物声明未能完全回应其质疑,将进一步准备更具体声明。

记者前往巨子生物总部采访,公司负责人称已发声,目前不接受采访。此次事件暴露出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郝宇团队通过高精度HPLC法检测发现,可复美旗舰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与标注不符,且排位顺序涉嫌违反《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含量降序排列规则。

此外,巨子生物宣称的“Mini小分子型重组胶原蛋白”分子量为217道尔顿,无法形成稳定三股螺旋结构,与宣传存在差异。同时,甘氨酸作为胶原蛋白关键成分未被检出,质疑其技术真实性。

巨子生物强调产品通过药监部门审核备案,采用行业标准YY/T 1947-2025对多批次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大于0.1%。公司认为自媒体使用的检测方法未被行业标准收录,不具备可信度。

巨子生物已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并承诺结果出炉后披露。同时透露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郝宇则表示将继续探讨产品检测、技术及方法等细节问题。

可复美作为巨子生物核心品牌,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7.88亿元、45.4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79%、82.0%。此次争议可能影响其618大促销售业绩。

当前,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尚无统一检测标准,不同机构采用ELISA法、LC-MS法、HPLC法等得出的结果差异显著。这一问题不仅加剧品牌与消费者矛盾,也影响行业信任度。

对于巨子生物而言,短期需以透明权威数据平息舆论;长期需实现从“营销驱动”到“科技驱动”的转型,在重组胶原蛋白分子量、功效性、检测标准等核心领域建立行业话语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