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是连接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桥梁。近日,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上海,以“模速空间”为代表的AI孵化器已成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策源地。该空间吸引400余家大模型企业入驻,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上海全市61%。通过算力调度、公共语料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解决AI初创企业面临的算力贵、语料缺等问题。
无问芯穹作为首批入驻企业,已发展至200人规模,致力于标准化算力运营。同时,星纪魅族、斑马智行等企业在应用层推进AI与产业结合,推出智能眼镜、端到端智能座舱框架等产品。
徐汇区计划优化空间布局,构建“1+3+X”人工智能全域载体,并提供货币化租金补贴。在张江科学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助力技术研发。
晶泰科技在张江打造“AI机器人丛林”,利用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提升生物医药研发效率。传统研发模式依赖专家设计实验,而智能平台借助AI完成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融入化工、新能源等领域。
我国已建成1.6万家科技型孵化器,形成全国孵化服务体系。工信部火炬中心主任吕先志表示,孵化器每年举办20万场创业活动,累计孵化上市企业超5000家,培育科大讯飞、大疆等科技领军企业。
全球科研范式变革对孵化器提出新要求。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指出,孵化器需实现“由量大到质强”转变,提供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专业化服务。超前孵化关注未来产业如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深度孵化则聚焦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帮助企业降本创收。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强调,要完善需求牵引、协同攻关机制,健全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导资本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