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用户侧储能领军企业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兰明海”),携旗下品牌铂陆帝(BLUETTI)多款革新性产品亮相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深圳活动周,在“午后智能公园”交互式展区中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创新活力与能源硬实力。
作为本届世博会中国馆省级活动周中唯一的地级市代表,深圳以“开放深圳 创享未来”为主题,通过德兰明海等企业的技术成果,向全球传递绿色发展的未来图景。
“午后智能公园”交互式展区现场
场景创新:储能技术赋能未来生活
在“午后智能公园”展区,德兰明海将储能技术与户外生活深度融合,以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和模块化扩展设计为技术支撑,打造户外能源解决方案:
·BLUETTI AORA 100:日本市场限定便携式储能电源
本次展会展出产品AORA 100便携式储能电源,专为日本家庭设计。米白色机身搭配日式简约风格,完美融入家居环境,现为日本市场独家供应。
它拥有高达 1,152Wh 的电池容量,以及 1,800W 的持续输出功率,并可通过在大力士模式下扩展至 2,700W,充分满足露营爱好者、DIY玩家及应急救援人员的多样化需求。设备配备日语界面和大尺寸清晰显示屏,操作直观便捷。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AORA 100 荣获《家电批评》2025年5月刊“最佳购买 No.1”称号。
·BLUETTI Handsfree系列背包储能产品
融合专业户外背包与储能功能,内置轻量化磷酸铁锂电池,支持交流电插座与太阳能快充(最快3小时满电)。背包设有多个隔层,可存放相机和应急包等装备,其模块化设计可适配摄影、徒步、钓鱼等专业设备,并支持在旅途中为设备充电,将实用性与先进的电源技术完美结合,该系列产品Handsfree2 荣获《Men's Health》2025年度科技产品奖。
·BLUETTI AC70P小型便携式储能电源
BLUETTI AC70P现已在日本线下大型商超Biccamera、Kojima售卖,是日本家庭防灾备电,年轻人出行露营的首选。
产品配备864Wh高容量电池与1,000W输出功率(峰值2,000W),搭载TurboBoost快速充电技术实现45分钟充至80%电量,配合太阳能板仅需2小时即可充满;重量仅7.2kg,拥有4种输出方式与7个接口(含USB-C PD 100W),为无人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提供高效供电,同时通过BLUETTI APP实时监控电量。
除以上已展出展品,本次活动德兰明海还提供了BLUETTI AC200PL——以2400W输出功率与2.3-7.8度电的灵活拓展容量,为展区大型音响提供稳定电力支持,并通过太阳能板实现离网供电闭环,打造“零碳户外活动”创新样本。
技术硬核:千项专利构建行业护城河
德兰明海自2013年推出全球首款锂电池便携储能PS10B以来,始终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截至2025年5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1000项,核心技术覆盖升维驱动、快充技术、防护系统三大领域。
·HyperVolt™升维驱动
可针对市面上99.5%的设备,稳定输出行业领先的强劲功率,全方位满足多样化的用电需求。集成了功率提升模式与分相键合技术,突破性地达成超额定功率以及稳定的电压输出,为重型设备的运行提供坚实电力保障;
·TurboBoost™快充技术
BLUETTI TurboBoost快充技术,具备卓越的充电效能,即便针对大型储能设备,亦能在短短45分钟内,将电量精准充至80%,位列用户侧储能行业第一梯队;
·PowerArmor™防护系统
深度融合汽车级电池核心技术,防水抗蚀的先进材料管理系统(AMS)材料、多重漏电保护机制以及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算法,全方位捍卫电池安全,确保每一度电都可靠、稳定地输送至用电终端。
凭借技术领先性,德兰明海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福布斯中国新晋独角兽”,并多次斩获CES创新奖。
全球布局:从市场深耕到生态共建
德兰明海以“技术出海”与“责任出海”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110余国的全球化网络,在日本、美国、德国等20余国设立全资分支机构,并通过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实现用户侧储能品类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此次大阪世博会期间,公司聚焦东亚户外能源场景化应用,进一步巩固亚太市场优势。
在生态共建层面,德兰明海与联合国人居署深度合作:针对撒哈拉以南地区定制太阳能储能产品,通过技术转移为49个非洲国家提供清洁能源培训,累计捐赠超15,000套设备,惠及50,000余人。这一行动不仅解决当地家庭用电刚需,更通过 “光伏+储能+技能赋能” 模式,为非洲培育本土化能源产业链注入动能。
中国贸易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深圳活动周专题报道
从众筹黑马(AC500&B300S家庭储能创Indiegogo能源类目1,219万美元众筹纪录)到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品牌TOP30,德兰明海始终以用户需求定义创新边界。
以世博会为桥梁,德兰明海正将中国储能技术的 “硬实力” 转化为全球能源转型的 “软连接”,书写绿色发展的新范式。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