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募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正式发行。5月27日,首批26只基金中已有16只开启销售。
浮动费率基金的核心在于管理费与基金业绩挂钩,打破了基金管理人“旱涝保收”的行业惯例。这一改革旨在推动公募基金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破解“基民不赚钱,基金公司赚钱”的痛点。
券商作为核心代销渠道之一,需应对复杂的费率计算和系统改造,并在投资者教育、产品筛选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部分管理人选择券结模式,则需要完成系统升级及合规把控。
国泰海通成立专项小组,联合基金公司开展调研,加强产品研究与评价分析,并计划通过跟踪产品中长期业绩形成生态闭环。国信证券建立内部评估模型,梳理各产品的业绩基准设定、费率结构合理性等要点,同时设立事后跟踪机制。
国元证券组织多部门深度学习,明确此类产品的创新价值,在首批产品面世后迅速展开选品工作。广发证券提前与多家基金公司沟通发行安排,并对部分基金经理进行调研。
系统改造方面,国信证券协调多部门升级代销管理系统,确保费率变动清晰透明。广发证券正了解浮动管理费计算机制,讨论是否涉及代销端改造。
投资者教育成为备战重点。国泰海通联合基金公司开展内部员工培训,加深对浮动费率产品的理解,并通过线上投教等方式帮助投资者理性认识产品特点。国元证券针对浮动费率产品进行内部培训,提升分支机构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于采用券结模式的券商,如银河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等,需升级交易与清算系统,确保数据实时同步并优化系统逻辑,满足差异化费率计算需求。
此外,券商还面临三大共性课题:一是浮动费率下的利益分配难题;二是考核体系迭代,转向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评价;三是如何通过场景化投教打破投资者认知惯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