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约5000字长文,批评9家券商的10篇研究报告存在误导性言论。这些研报涉及信达证券、华泰证券等机构,主要围绕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玻尿酸)的技术对比展开。
华熙生物指出,部分研报对胶原蛋白和玻尿酸的功能评价存在偏向性。例如,华泰证券在2024年发布的研报中提到,玻尿酸产品渗透率高但存在“硬伤”,而胶原蛋白则具备更多元功效。然而,该研报未明确说明相关观点的依据来源。
申港证券的一份研报则被发现存在前后矛盾之处。其在表格中将玻尿酸列为可能伴有副作用,但对胶原蛋白的相关风险却未提及;而在另一处又指出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生产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
相比之下,其他多篇研报并未完全倾向于胶原蛋白。例如,信达证券和国金证券均详细列出了两种产品的优劣势。安信证券则聚焦胶原蛋白市场增长潜力,认为未来市场规模可能超过透明质酸。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证券的一篇研报目前无法检索到,疑似已被删除。记者向西部证券求证,对方表示不便回应。
尽管华熙生物公开质疑,但截至目前,上述9家券商均未作出正式回应。某券商消费行业首席分析称,这可能与券商在上市公司面前地位弱势有关,尤其是面对市值较大的明星企业时,担心监管部门介入带来处罚风险。
此外,部分券商近期仍发布研报推荐华熙生物,并给予正面投资评级。例如,方正证券在今年4月的研报中指出,华熙生物虽短期业绩承压,但医美业务率先恢复,原料业务整体稳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各有优缺点,技术壁垒不同,行业发展反映了消费升级趋势。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市场对券商研报专业性和客观性的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