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0日创下历史新高后,惠城环保自2022年11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5倍,成为同期A股市场表现最突出的个股。
回顾其单边上涨行情,期间陆股通、华夏基金、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均曾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并获得一定投资浮盈。然而,惠城环保的基本面与估值严重背离。上市六年来,公司营收从约3.4亿元增长至10亿元以上,但盈利能力波动剧烈。除2023年外,其余五年的扣非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去年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且该状况延续至今年一季度。
截至最新收盘,惠城环保股价报173.26元,总市值达340亿元,市盈率(TTM)高达2468倍,市盈率(2025E)为184倍,远高于环保板块均值48倍。按照行业平均30倍市盈率计算,惠城环保需实现至少10亿元净利润才属合理估值。
惠城环保主营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服务,业务模式包括废催化剂处理、资源化生产再利用及催化剂销售,主要服务于炼油企业。其股价“走妖”的主因在于小市值弹性的主题投机,固废资源化作为热门赛道受到政策催化,但公司实际盈利情况未匹配股价涨幅。
微盘股特性亦是惠城环保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2022年至今,Wind微盘股指数累计上涨136.88%,位列全A指数涨幅首位。启动主升浪前,惠城环保总市值仅15亿元,低市值和小股本利于资金拉升。
尽管股价持续攀升,龙虎榜数据显示游资并未参与博弈,最近一次上榜为2021年7月9日。机构方面,陆股通曾在2022年三季度短暂买入后退出,外资股东仅分得部分收益而非推手。公募基金中,仅华夏能源革新与华夏核心制造两只产品在2023年至2024年间持有惠城环保。
从业绩表现看,惠城环保2019年上市当年即出现“变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77%。随后三年业绩加速下滑,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首亏。2023年虽因子公司东粤环保新项目投产实现业绩爆发,但2024年以来盈利能力再度承压,净利润同比下滑69.25%,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
公司主营业务受成品油消费下滑影响显著,新能源汽车发展削弱燃油需求,叠加山东省地炼行业不景气,压缩利润空间。为应对挑战,惠城环保布局废塑料再利用领域,计划建设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但截至5月12日尚未投料,业绩贡献存在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